“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講的是過去的事。如今,隨著電視、網絡等電子傳媒的快速普及,普通人不僅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還幾乎可不出門便購“天下”物了。
就在十幾年前,提起買東西,國人還會很自然地與出門逛商店聯系起來,可近些年,在家買東西對人們來說已是平常事,打個電話便送貨上門,價格也比商場要便宜不少,這種便捷、實惠的購物方式無疑得益于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如果你現在依然只知道到商場買東西,顯然有些“OUT”了,因為,電子商城的東西幾乎已是應有盡有。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電視、網絡購物雖給消費者搭起了便捷的橋梁,但由于監管乏力、誠信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其購物風險也往往比傳統購物方式增大了許多,消費者稍不小心便可能落入商家甚至騙子布下的陷阱,花錢買來無盡煩惱。
與傳統購物方式相比,電子購物的特殊性實際上使消費者處于更被動、更弱勢的地位。到商場買東西,你起碼對要買的東西還有個直觀的了解,對賣東西的人、商家等也能有個大致的判斷。可電視、網絡購物卻不同。消費者對商品的了解,完全是通過電視或網絡的廣告、信息、圖片等,看不見實物。購買的方式是通過打電話或網上訂購再經快遞公司送貨上門。也就是說,你所拿到的貨物是不是你所訂購的,甚至能不能拿到你所訂購的,有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廣告注了水,如果Cye.com.cn商家、廠家不守信用,如果廣告本身就是個騙局,如果刊登廣告者與廣告經營者聯手作假,消費者大都會吃啞巴虧。因為,所購商品一般都是通過第三方投遞的,且大都是先交錢,后驗貨。投遞者只管送貨拿錢,產品的事與其無關。因為買賣雙方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間接買賣”,消費者若發現問題,很難討回公道。有資料顯示,我國網民中,有13.2%的人有過不滿意網絡購物經歷,其中52.3%的人遇到商品與圖片不符情況,超過1/5的人買到過偽劣和殘損物品。從今天的來信中也可看出,電視購物情況也不樂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今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到去年底,我國網民已達4.57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1/3;互聯網應用中,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應用正在以近50%的增長率成為我國互聯網經濟中發展最迅速的部分,網絡購物用戶去年增長了48.6%。至于電視用戶應該更多。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其正當權益的維護無疑是個大問題。
相比之下,目前我國對電子商務的監管卻極為乏力,幾近空白,大量虛假廣告、假冒偽劣產品通過電視、網絡涌向受眾、消費者,以至于電視購物、網絡購物受騙事件數不勝數,它已成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障礙。
該是努力填補這一空白的時候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