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電子商務信用環境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在建立電子商務信用保障體系中,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包括:普遍缺乏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規范、企業內部電子商務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服務落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獎懲機制、網上發布虛假、不健康甚至違法商業信息等。要想國內的信用體系建設更加的完善,必須從技術、立法和道德三管齊下。
“價格戰”擾行業發展
不管是京東商城攪局也好、當當自大也好,或是卓越亞馬遜充當炮灰也好,去年電子商務業界發生的價格大戰甚至引起新聞出版總署的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前半階段,其實廠家在做價格戰的時候,更多的動機是在于快速的圈地,去搶占市場份額,所以在這個階段選擇價格戰這種競爭方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中后期,很多廠商會逐步地淡化價格戰在它競爭的核心,會逐漸的注重服務還有其他方面的競爭。
物流配套體系仍需完善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目前傳統的物流滿足不了電子商務的配送需求。中國尚未建立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物流管理水平低,現代物流業發達程度欠缺,全國范圍或更廣范圍的物流配送能力尚顯不足。電子商務作為數字化生存方式,代表未來的貿易方式、消費方式和服務方式。因此要求整體生態環境要完善,要求打破原有物流行業的傳統格局,建立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目前,越來越多的B2C企業早已開始重視物流問題,京東網上商城、VANCL、紅孩子等早在成立之初就開始著手自建物流,并嚴格規范物流服務。
電子商務稅收缺乏解決方法
跨國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的以國界、地域為特征的稅收征收和稅收管轄權產生了極大影響。由于網絡交易量統計和網絡征稅技術的困難,使得電子商務征稅很難實,至今仍沒有很好的應對措施。當前在電子商務國家立法(包括稅收、法規)的進程中,已呈現國際立法先于各國國內立法且歐美等發達國家居主導地位的趨勢,對此,中國應予以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電子商務國際立法的進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