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筆者特別注意到,國務院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發布這一規劃,無疑是國家送給老人的大禮包,可喜可賀。仔細研讀《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字里行間無不蘊藏著勃勃商機。
“銀發浪潮”客觀上奠定了服務老齡事業相關產業崛起的根基。資料顯示,從2011年到2015年,即“十二五”時期,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萬人。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遞增0.54個百分點,嚴重越過了7%到10%的老齡化國際標準。倘若我國現行計劃生育政策不調整,那么未來2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必然日益加劇,到2030年全國老年人口規模將會翻一番。這一、二十年,一邊是“銀發浪潮”的持續提速,一邊是家庭日益小型化,甚至空巢化,而且又處在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交織之中,這必然導致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需求急劇增加,客觀上為與之相適應的產業群崛起創造了市場需求,這是不可小覷的潛在商機。
《規劃》明確,“十二五”
期間,我國要健全為老年人服務的六大體系,即建立健全老齡戰略規劃體系、社會養老保障體系、老年健康支持體系、老齡服務體系、老年宜居環境體系和老年群眾工作體系,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讓廣大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此,我國必定會全面推行城鄉建設涉老工程的技術標準規范、無障礙設施改造和新建小區老齡設施配套建設規劃標準。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村)三級服務網絡,城市街道和社區基本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因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將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年護理院和老年康復醫療機構建設等養老設施納入配套建設規劃,隨之而來必然帶動康復輔具、電子呼救等老年特需產品的研究開發,帶動特色護理、家庭服務、健身休養、金融理財、文化娛樂、老年旅游等服務項目的較大發展。所有這些,必將釀成待開拓的藍海市場。
引導老年人合理消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凸顯勃勃商機。隨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的不斷推進和隨工資增長、物價上漲等因素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長效機制的建立,我國老年人的經濟能力將不斷增強。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的老年人中42.8%擁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離退休金、再就業收入、親朋好友的資助可達3000億至4000億元。因此,應積極培育壯大老年用品消費市場,引導老年人合理消費,比如,廣泛開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識,增強老年人運動健身和心理健康指導服務。進一步發展老年教育,擴大各級各類老年大學辦學規模。同時,隨著老年文體生活需求的增加,城鄉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必將進一步得以完善,老年公共文化藝術產品、老年體育健身活動場所必將日益增多。這不僅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的需要,也是活躍消費市場難得的契機。
商機總是屬于具備前瞻性又富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銀發浪潮”里潛在的商機尤為如此。我國老年事業發展任重道遠,“銀發產業”照樣可以大有作為。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有作為企業家抓住“銀發浪潮”里蘊藏的商機,為老年人、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