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來,在風云變幻的互聯網大潮中,網絡招聘一直是相對穩定的行業。無論是在國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都一直遵循著“二八法則”。在國外,雅虎、Jobster、Monster、Seek、Vault.com等巨頭一直牢牢把持著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中國,則是“3座大山”——前程無憂(51job)、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常年雄霸網絡招聘市場。
然而,時至當下,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著悄然改變。以LinkedIn上市為標志,B-SNS(商務社交網絡)正在從水下浮出——深耕細作多年的B-SNS們不但開始盈利,并且帶動了新一波的B-SNS浪潮;而微博、問答網站等較新的互聯網應用,也正在被整合進B-SNS之中。另一方面,由于傳統招聘網站多年間的不思進取,僅僅依靠“收集簡歷——召集企業——收取傭金”3板斧,使得它們的市場份額在更具效果的諸多新招聘模式面前逐漸喪失。
LinkedIn上市,智聯招聘與人人網合作推出經緯網,百度人才上線,以精準搜索為定位的職酷網,以SaaS模式定位的北森強勢出擊……整個網絡招聘行業正處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當中。而此時,網絡招聘領域的新世界似乎也已經逐漸顯現。
“三座大山”的沒落
國內招聘網站3巨頭里,只有前程無憂維持盈利狀態。持續虧損的其他兩家正處在多事之秋。
在原CEO劉浩于2009年年中離職之后,智聯招聘在2010年再次發生高層人員動蕩。CEO趙鵬和董事會的矛盾公開化,直至上演搶奪辦公室的鬧劇,成為去年媒體熱炒的新聞。
由澳大利亞Seek公司任大股東的智聯招聘一直宣稱將準備再度沖刺上市,但現在網絡招聘行業內,已難尋覓VC的身影。實際上,2008年7月至今,智聯招聘再沒有獲得任何融資(之前共獲得5輪融資)。
而Monster注資的中華英才網原CEO張建國也于2009年年初離職。
作為海外投資者,SeeK和Monster再一次遭遇到了“中國互聯網陷阱”:海外成功的商業模式在中國移植失敗。兩家公司的高層頻繁換血,表明了投資人的耐心有限。
長期以來,中國網絡招聘市場大部分份額都被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所瓜分。艾瑞咨詢《2010-2011中國網絡招聘行業年度監測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網絡招聘市場規模在2010年達到17億元。其中,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3大招聘網站共占據網絡招聘市場72.3%的份額,較2009年增加10.7個百分點。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網絡招聘市場的“錢景”雖然仍在增長,然而,這已經是一個“被3座大山做壞了的市場”。
這種說法源于2007年。彼時,業務模式基本相同的3家網站開始了不計成本的廣告投入,價格戰的硝煙開始彌漫。
首先進行大規模廣告推廣的是中華英才網。2006年,中華英才網出資2000萬元贊助世界杯節目,在中場休息時間,以連續兩次的密度播放中華英才網《超人篇》廣告。
中華英才網原CEO張建國當時曾表示“甚至會把60%以上的收入用于市場投入。如果這個機會錯過了,市場地位再想爭回來的話,這個花費將會是4倍以上。”
隨即從2007年開始,前程無憂(羅家英版)和智聯招聘(黃健翔和徐靜蕾版)開始跟進大規模的廣告宣傳。
據大度咨詢《中文門戶2007 Q4廣告監測報告》顯示:智聯招聘網成為2007年第4季度在4大門戶網站投放廣告最多的廣告主,累計投放金額為2511萬元。同期聯想和中國移動分別為1762萬元和1496萬元。
在金融危機之前,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和智聯招聘燒錢規模頗為驚人,遠遠超過其他領域的互聯網企業。據尼爾森一份報告顯示,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分列2008年Top5廣告主的第3名和第5名;兩者的廣告投入按廣告刊例價計算,分別達到了3億元和2.7億元。
來自艾瑞咨詢iAd Tracker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09年,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投放的網絡品牌廣告額分別為8553萬元、8800萬元、3913萬元。
2010年,前程無憂的業績取得33.4%的增長。然而,有業內人士認為,前程無憂這種一家獨大的增長,并非是網絡招聘市場整體健康度提升,而是因為一方面其吸收了另兩家難兄難弟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它在2010年大規模向二三線城市推廣業務,成功吸納了當地招聘市場的份額。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招聘網站覆蓋的人數正在出現遞減趨勢。據艾瑞咨詢統計,在2010年,除了春節后的3月份出現了較大的環比增長,其他月份的環比增長均十分微小,有7個月的環比增長竟然是負值。
在接受本刊采訪之時,諸多新型網絡招聘公司的負責人都認為,雖然份額仍然可觀,但因循守舊的3大網絡招聘公司已經不能適應行業變化的需求。它們的份額被其他網站持續蠶食是大勢所趨。
未來新世界
目前,網絡招聘行業最顯著的3個新特點是:B-SNS化,精準搜索與招聘管理全程服務化以及企業端服務的SaaS化。實際上,在網絡招聘業的“新世界”中,已經有各路選手圈地多年。
事實上,很多行業目前尚沒有人脈網絡。而天際、若鄰等B-SNS模式的嘗試者,已經在這一領域耕耘數年。而LinkedIn的上市為這些耕耘者注入了強心劑,它們正在重整旗鼓,向“中國LinkedIn”概念邁進。而除了它們之外,一批較為新穎的B-SNS勢力也嶄露頭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