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入Rock Health的第一期公司來看,它們中的大部分顯然是簡單而有趣的應用程序開發者—比如Inside Tracker,這是一款透過感應器量化身體內維生素和其它營養成分含量的應用工具,它還可以向你推送優化健康和體育運動的建議;還有Cell Scope,它通過將智能手機的攝像頭連接到Web平臺上,創建了一個讓你在家就可以接受疾病診斷的系統。該公司正在試驗一個診斷兒童耳部感染的智能手機附件,每年美國醫生因這種疾病而出診的次數達3000萬次。而Pipette讓醫生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監督和教導病人,以幫助病人康復,改善治療效果,并發現預防保健的機會。
它們甚至可以感知你的大腦運動:比如BrainBot,它采用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最先進成果,讓你輕松地提高大腦性能,從壓力管理技巧,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到提升冥想的效果—對創意工作者來說,這可能是個福音。重要的是,通過無線實現的未來醫療并不局限在人們的生理機能上,它甚至能影響和改善人們的頭腦和心理健康。
這些圍繞著醫療的創業項目正在通往商業成功的道路上。舊金山最炙手可熱的創業者、Twitter和Square的聯合創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也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如果有下一件能讓移動數據通過互聯網直接延伸到真實的物理世界,那么它一定是醫療。
杰克·多西本身就是這一過程的親歷參與者。他創立了兩年的Square試圖把人們的銀行數據信息和現實的物理世界連接在一起—它率先推出了一個讀卡器(Card Reader),讓人們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就可以直接刷銀行卡接受別人的付賬。這個讀卡器在任何一家蘋果位于美國的零售店里都能免費領取。
但即便是杰克·多西的發明,也抵不過類似的醫療服務工具—另一款與Square類似的延伸的接入設備卻不能免費獲取,它起碼賣到了幾十美元—這就是移動睡眠監控工具提供商Lark的“睡眠腕帶”。
Lark的睡眠腕帶能追蹤一個人的睡眠情況,并在某一時刻開始在你的手腕上震動,無聲地將你“喚醒”,而不會吵到枕邊的人(如果真的有那么個人的話)。而你只需要翻個身,用手指在iPhone上輕輕劃一下就能關閉震動,接著睡眼朦朧地查看Lark追蹤的信息:在過去的幾個小時里,你醒了幾次,什么時候醒的,都體現在一張睡眠圖表里。
“它是一款移動應用程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產品。”Lark創始人朱莉亞·胡(Julia Hu)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因為目前僅僅在iPhone上才能運行Lark的睡眠監控程序,所以Lark“睡眠腕帶”的銷售大部分都是在蘋果零售店里完成的。乍一看你會認為Lark是蘋果的產品—它的簡單、弧線、設計甚至包裝盒的裝置都與蘋果的產品一模一樣。Lark嘗試與蘋果龐大的零售系統商談合作,但沒想到蘋果立即決定將Lark的腕帶擺在蘋果零售店里的顯著位置上—他們已經追蹤和關注Lark很久了。
朱莉亞認為,這是因為Lark產品的唯一性。“它能讓人們用最簡單的方式明白它將給你的睡眠質量帶來什么。”她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她承認Lark從蘋果學到了很多關于產品、設計和營銷的東西。但另一個方面,蘋果也需要這樣一款產品表達自己的態度:蘋果關注人們的健康,它很重要。
“未來醫療”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反向推動也不容忽視。這一兩年來,人們一直尋找著將互聯網上的數據和服務直接延伸到線下的方式(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團購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是最直接的代表。然而團購的“線下服務”從來就不能真正地實現與互聯網上的數據在時間上的完全同步,“增強現實”技術囿于媒介的局限,在廣告和游戲領域仍處于嘗試階段。而現在你似乎應該清楚了,真正實時、同步和最實用的O2O服務,其實來自未來的醫療——任何一款移動終端設備與它連接的傳感裝置,都直接通往最具體和鮮活的Offline(線下)實體—你的身體、心臟、皮膚和大腦皮層。
當然,這并不是未來醫療的全部意義所在。這個變化帶來的真正影響在于:它讓屬于你本人的健康信息真正地為自己掌握。它們不再被密封在醫生的聽診器和診所冷冰冰的機器設備里,那些數據和表格也不再只有醫生才能查看,或只選擇有限的幾張投影和X光片傳到你的手里,更重要的在于—關注你的生命體征、指數和健康狀況,成了隨時隨地甚至每分鐘都可以進行的事。
它改變著整個的醫療行業—并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
如果你的手機上安裝了Health In Reach這個工具,你也許就知道未來會發生些什么了。這個即將畢業于Rock Health的創業項目提供了一個“用戶生成內容”的信息平臺—你可以把它當作醫療領域的Yelp或大眾點評網,如果在一些醫療項目上需要自付費用的話,這個平臺能夠讓你了解到不同醫生的教育背景、經驗、價格和從業信譽等多方面的信息,甚至你可以參與“團購”某一個醫生的醫療和服務—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醫療實在是太貴了。
“透明的醫療市場”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個姍姍來遲的東西—比起酒店和餐廳等基礎服務來說,但現在,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工具,它終于實現了。
而它的下一步是社交化。We Sprout 正在探索健康數據與社區之間的關系。它幫助父母從有類似經歷的家長那里獲得支持,以便更快地找到相關資源。而Omada Health是第一個將社交網絡原則運用到合法的臨床治療上的公司,它用來制定糖尿病預防方案—它不但追蹤患者個體的健康指數和病理情況,還對結果進行驗證。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和進展還將被納入一個“病友社區”,以實現集中追蹤預防治療,以及互相激勵的效果。
但就像任何一項會讓數據變得靈活、無處不在甚至社交化的服務那樣,它引發了人們對隱私的擔憂—對生命體征數據和健康的隱私似乎是更敏感和致命的事。“事實上在研究把數據和人體連接在一起的過程中,我們對于這背后的隱私保護、數據控制和信息安全的研究同時并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研究院新醫療研究總監弗朗克·莫斯(Frank Moss)對《第一財經周刊》說,“這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和倫理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