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至2007年:狀態信息網絡
Facebook和Twitter徹底改變了社交媒體,實現了從長篇博文向社交短文的轉變。例如,Facebook是以照片的形式來實現這種轉變,而Twitter則是以狀態更新的形式。這減少了既創作又消費內容的摩擦,使得全球用戶群可以極為廣泛地參與其中。
2007年至2010年:一鍵式互動
Twitter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用戶行為,他們開始“轉推”內容,從而將別人內容轉發到自己的網絡上。同樣,Tumblr還將長篇、中篇和短片內容與“轉博”(Re-blog)形式結合了起來。這種功能可讓用戶只要點擊一次按鈕,就能實現博文轉貼,基本上不用制作任何原創內容就能進行內容策展。
Twitter和Tumblr使轉發別人的內容變得更簡單(圖上紅色箭頭是Tumblr轉發按鈕)
Twitter和Tumblr令轉推和“轉博”其他內容變得輕而易舉,這也是網絡社交內容管理的第一步。隨著Instapaper、Evernote、Read It Later紛紛推出相關應用,讓用戶可以搜集并閱讀內容,一鍵式私有內容策展也隨之誕生。但是,上述服務均沒有強大的社交工具。
Foursquare是首批完全依賴于一鍵式互動方式創作社交內容的網站之一。通過簽到,用戶可以將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轉給好友,不用鍵入一個單詞就能創造內容。但是,上述所有社交服務仍然將內容作為時序信息流。信息流向可收集結構化內容轉變,則是社交媒體創新的下一個方向。
2010年至今:結構化內容集與社交化策展
Pinterest是首批將一鍵式內容創作和結構化策展,融入內容管理集(稱為“boards”)的網站之一。這樣,用戶便可以從整個互聯網以及Pinterest網站上其他用戶那里收集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像Tumblr這樣的網站能夠將博文形式的信息流,轉變為供用戶共享的可供管理的結構化內容集。重要的是,新用戶易于像結構化內容集一樣消費這些內容集,還易于與其他人分享。
結論:2012將是“內容策展年”
在2012年,整個互聯網的結構化、一鍵式、社交化內容策展都將出現一次飛躍。原因就在于,大多數用戶不想再花時間創作內容,而以結構形式(尤其是照片)消費內容的速度也會加快。正如社交媒體行業的第一個潮流轉變了信息消費方式,社交化策展也將隨時間徹底改變用戶發現內容并與之互動的方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