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12月,湖南長沙知名站長戴躍千里迢迢,花費兩周時間從長沙北上入京,專門拜訪潘石堅(潘石屹弟弟)等投資人和行業大佬,以求取創業真經。今年是戴躍在長沙創業的第七個年頭,從做本地房地產網站起家,他先后創辦并運營了長沙房產網、樓盤網、門面網和別墅網等數家網站。如今,他又結合地方優惠政策在長沙推出了新項目——創業工場,準備以“網站平臺+地區經驗+資源整合”的模式,催生出一個全國創業連鎖結構出來。按照常理,擁有多年二線城市創業經驗的戴躍,再度創業應該游刃有余。但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親自奔赴一線城市給自己鍍金。
戴躍的心態和做法,是眼下整個二線城市創業者們的一個縮影:和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相比,眾省會二線城市的互聯網創業者正陷入人才難、氛圍難、用戶培養難等多重困境。
不過,2012年擺在他們面前的,除了困境,還有政策、資本利好等潛在機遇。
危:人才市場雙困境 以股份換建議
一直以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成為互聯網創業熱土,這里有人才、錢糧,有新觀念和火爆市場。
但“2011年創業成本一路上漲,比去年(2010年)增加了近5成。”一位在北京打拼的創業者感嘆:“房租漲、員工工資張,甚至連辦公用品都在漲。我的創業啟動資金就幾十萬元,一間50平米寫字樓年租金就超過10萬。成本已讓我難以承擔。”
一線城市創業成本增長已是不爭事實。數度創業的知我網CEO蘇海崢告訴騰訊科技,國內一線城市的互聯網人才成本甚至高于香港,香港人均1萬元,北京上海則達到1.5萬元。而北上廣深的互聯網人才平均成本要比二線城市高出40%以上。
北上廣深的互聯網人才貴,使得一些有創業想法的人欲轉投成都、重慶等二線城市。
相比較而言,二線城市的成本優勢對小型創業者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成都一家名為“咕咚網”的健康SNS網站創始人鮑平軍介紹:“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寫字樓租金為成都5倍以上,而同崗位互聯網領域人力工資北京則為成都兩倍。優秀的開發人員、推廣人員乃至美工都比較難找,而項目規劃和程序開發人才最為稀缺。創業人力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30%-50%。”
一般從一線城市回歸二線城市的創業者,主要考慮3個問題:一、人才好不好招;二,政府補貼政策能否真正落實;三、當地房價和城市環境。其中,招人成為他們們面臨的最大一道坎兒。
“難啊,真難!從2011年5月份到年末,我一直想招個項目規劃人員,但一直沒有合適的。”一位在銀川的創業者說:“我甚至在微博上招聘過,但這類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對方一聽是來西部銀川,就沒了下文。中間來了1個,待了不到兩個月就走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