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2年春節鞭炮聲的遠去,屬兔的阿里巴巴集團(成立于1999年),已度過了自己的第一個本命年。
這一年,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的話說,“從來沒想過會這么痛,這么苦。我其實已經有預感,十二年是一個本命年,本命年麻煩多,但我沒想到會有這么多”。
本命年在民間也被稱為“坎兒年”,去年年初爆發的阿里巴巴B2B平臺欺詐事件,成為阿里集團本命年的第一道坎兒。隨后,淘寶網維權事件、支付寶所有權轉移事件、圍攻淘寶商城事件接踵而至。
面對這四道坎兒,麻煩纏身的阿里集團欲尋求變革和突破,比如將淘寶一分為三、聯合國外資本嘗試部分或全部收購雅虎股份、淘寶商城更名,以及推出獨立購物搜索引擎一淘網等。這些變革與上述麻煩密切相關,甚至就是一體兩面。
馬云對此總結稱:“無論是支付寶事件,還是年初阿里巴巴的誠信問題,跟別人去辯論沒有用。要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建設性破壞”。
龍年的阿里集團該如何去“建設性破壞”呢?
第一道坎兒 2011年2月21日
B2B兩千多家商戶涉嫌欺詐
事由:在阿里巴巴B2B平臺上,2009、2010年兩年間分別有1219家和1107家的“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向國外買家行騙。有跡象表明B2B公司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臺。
結果:CEO衛哲、COO李旭暉引咎辭職,集團首席人力官鄧康明辭職、降級另用。欺詐賬戶被全部關閉,被認為負有直接責任的近百名銷售員工受到包括開除在內的多項處理。
阿里巴巴公告披露欺詐事件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發布公告披露,其B2B平臺上兩千多家客戶因涉嫌欺詐被關閉賬戶。
公告稱,從2009年開始、貫穿2010年全年,該公司國際交易市場上有關欺詐的投訴時有發生。雖然從2010年第三季度開始,B2B公司已經開始關閉涉嫌賬號并采取措施以圖解決問題,但上述投訴仍未絕跡。
2011年年初,公司董事會委托專門的調查小組,對上述事件進行了獨立調查,查實2009、2010年兩年間分別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向國外買家行騙。公告稱,上述賬戶已經被全部關閉。
馬云隨后在致員工的內部郵件中披露,上市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因此引咎辭職;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鄧康明因在問題發生期間擔任上市公司人力資源總裁,也引咎辭去CPO職務,降級另用。
近百銷售人員負直接責任
阿里巴巴B2B公司的“中國供應商”服務主要著眼點是溝通國外批發商與國內出口商。通過B2B的貿易社區平臺,向國際上通過電子商務進行采購的客商,推薦中國的出口供應商,從而幫助出口供應商獲得國際訂單,也幫助全球240個國家超過五千萬的注冊用戶尋找商機。
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財報顯示,公司的主要收入仍然來自于會員費收入,即向上述“中國供應商”和其他幾類會員收取定額會員費,提供進入網上B2B平臺進行交流、貿易的服務。這一模式決定了阿里巴巴的業績增長主要取決于付費會員數增長。例如,2011年公司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5%;而付費會員數新增23000名,同比增加26.4%,二者增速相近。
著眼于人數增長帶動業績增長、業績增長再決定一線銷售人員收入的模式,客觀上造成銷售人員提升付費會員數的沖動。在欺詐事件后的公告中,阿里巴巴亦承認,有跡象表明B2B公司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為了追求高業績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臺。先后有近百名銷售人員被認為負有直接責任。這些人員將按照公司制度接受包括開除在內的多項處理。
提高會員誠信門檻補救
作為對這一事件的補救及反思,阿里巴巴上市公司在此后一年中,均在強調誠信建設與增值服務提升,一方面提高會員的誠信門檻,另一方面則降低營業收入對會員費的依賴。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在三季報中披露,公司已推出國際交易市場的“實地認證”服務幫助提升供貨商的合法性;第三方擔保交易服務(測試階段)以及付費的驗貨服務,為買家在采購時提供更多保護。2011年9月針對付費會員欺詐的投訴較去年同期減少75%。
在欺詐事件爆發后一個月,新任CEO陸兆禧表示,阿里巴巴當年計劃加強對現有付費會員的服務,而非針對更快吸納新會員。通過提升服務,加強會員的體驗,希望借此穩固會員基礎,令其可健康持續地增長。
第二道坎兒 2011年4月23日
淘寶網消費者買到假貨后維權
事由: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節目,列舉了消費者自淘寶網購買假皮包后維權受阻;部分經銷商稱淘寶網未經授權即銷售他們代理的品牌商品等案例。
結果:淘寶網有關人士回復稱,在節目播出前,買到假皮包的消費者已經獲得了假一賠三的賠付。馬云公開面對媒體,逐條反駁或澄清該期節目中的案例,并就淘寶面臨的猖獗造假現狀大吐苦水。
馬云稱打擊制假是根本
2011年4月23日,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中,列舉案例表明,消費者在淘寶網購買標稱為真皮的皮包后,發現為人造革;擁有某商品獨家代理權的銷售商,發現淘寶上有未經授權的商品出售。
這一報道激起了淘寶網的強烈反彈。馬云于4月27日公開對媒體表示,“淘寶人看了最近的一些報道,心情不好,火氣也挺大。今天我們就認真做一個探討。因為畢竟我們沒有往肉里面加過瘦肉精,也沒往牛奶里面搞過三聚氰胺”。
口才極佳的馬云在這句看似氣話的表達里委婉地表明了淘寶網在制假售假上的無奈感受:淘寶是一個銷售交易平臺,不介入直接生產、制造環節,其自身也是制假售假行為的受害者。
馬云在后續的發言中明確了這一含義。他表示,淘寶能夠很容易地查出誰在銷售假貨,因為有堅實的交易記錄和交易數據;“但我們只是一家公司,我們能做什么?我們明知道這個是一個騙子,我們明知道這家伙就是在造假,但我們沒把他關起來,我們沒把他投進監獄,因為我們沒有這個權力。”
馬云亦披露了淘寶在主動介入打假中的作為,他直接點名指出,淘寶曾向福建莆田地方政府舉報制假集團線索,但毫無結果;后來請杭州警方協助,才打掉了一部分售假團伙。“在這個巨大的黑色產業鏈中,如果不把制假基地打掉,我們大家永遠是在瞎扯”。
淘寶稱投入2000客服維權
對于央視披露的幾個案例,淘寶網有關人士回復稱,在節目播出前,買到假皮包的消費者已經獲得了假一賠三的賠付,相關款項打到了該消費者的支付寶上。但對于經銷商指責淘寶侵權銷售獨家代理商品的案例,淘寶網在回復該經銷商時表示,中國大陸的獨家代理并不能證明淘寶網店的銷售行為已經構成侵權,而電子商務和傳統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
由于淘寶網擁有上百萬店家的龐大數量,承擔的打擊售假任務的確異常繁重。時任淘寶網CFO的張勇(微博)透露,淘寶2010年全年接到1260萬來電投訴,占交易總量萬分之六;接受并處理維權216萬起,僅僅在這一個環節上,淘寶即投入了2000名客服人員。淘寶采用的打假模式亦基本符合互聯網的平臺原則,即權利方或消費者主張、舉報,淘寶再進行事后清查。這導致其平臺上的打假相對于售假產生了一定的滯后性。
淘寶再入“惡名市場”名單
電商分析人士認為,既沖在了電商渠道與傳統渠道激烈沖突的第一線,也承擔了電子商務初期魚龍混雜、真假摻雜的客觀現狀,導致淘寶網同時承擔了過多的責任與義務,這成為后來的淘寶商城獨立乃至提高進入門檻的重要原因。
2011年12月,淘寶進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惡名市場”名單。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淘寶雖然在打擊假冒產品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要杜絕這一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商務部曾對此表示了嚴重不滿,稱“中方認為美方應該全面客觀反應中國政府和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
第三道坎兒 2011年5月10日
支付寶所有權轉移引道德爭議
事由:雅虎提交的公開文件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云控股的一家純內資公司。支付寶隨后表示這是根據央行有關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規定,為了保證支付寶獲得牌照而做的安排。
結果:阿里巴巴集團三大股東阿里巴巴、雅虎、軟銀宣布達成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回報額將不低于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支付寶事件致雅虎股價大跌
雅虎公司2011年5月10日提交給SEC一份公開文件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云控股的一家純內資公司。
這一消息的披露導致雅虎股價大跌。因為大部分投資者認為,在雅虎持有的40%阿里巴巴股份中,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尚未上市的淘寶網和支付寶。支付寶控制權脫離集團進入馬云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將導致雅虎的資產進一步縮水。
兩天后,支付寶發表官方聲明確認所有權轉移一事,并表示這是根據央行有關第三方牌照的規定,為了保證支付寶獲得牌照而做的安排。此前,央行在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管理辦法中只詳細規定了內資企業獲得牌照的辦法,而由于中國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均采用VIE(協議控制)結構,因此作為擁有兩個外資大股東雅虎、軟銀的阿里巴巴子公司的支付寶,其股權結構中同樣存在外資成分。
業內論戰馬云商業道德
雅虎后來的聲明披露,2011年3月31日,雅虎和軟銀收到阿里巴巴集團關于2筆交易的通知。這2筆交易沒有通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和股東,也沒有得到他們的批準。第一筆交易是2010年8月支付寶所有權的轉移。第二筆交易是2011年第一季度對支付寶實際的分拆。
馬云則于2011年6月14日首次公開對媒體表示,阿里巴巴董事會曾以紀要形式授權管理層采取措施獲取支付牌照。但“做出(控制權轉讓)協議的事雅虎董事和軟銀董事都知道。不是說他們不知道,而是沒有達成協議。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第二天就要遞交(支付牌照申請)報告了,我能怎么辦?”
在評價自己做出的這一決定引起的爭議時,馬云表示,盡管這個決定不完美,甚至“也可以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它是正確的。
財新掌門人胡舒立、易凱資本CEO王冉隨后均發表長文,認為馬云此舉有違商業道德,由此引發支付寶事件大論戰,史玉柱等企業家公開支持馬云,稱支付寶涉及國家金融安全,不能由外資掌控。
馬云有意“收購雅虎”
阿里巴巴、雅虎、軟銀三方于2011年7月29日達成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回報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以IPO價為準),回報額將不低于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支付寶事件由此塵埃落定。
整個事件中,由于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集團近40%的股份,馬云深切體會到董事會不占優勢的后果。在雅虎于當年9月解雇CEO卡羅爾·巴茨后,馬云隨后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表示,有興趣“收購雅虎”。盡管此后再無權威渠道表態,但國外媒體和投行分析認為,阿里巴巴更可能采取的措施是回購雅虎持有的股份,這樣既可以使雅虎獲得充裕的現金,并將精力集中在其廣告主業上,也可以使阿里巴巴獲得更多的自主權。
馬云聲音
對于這樣觸犯商業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的行為,任何的容忍姑息都是對更多誠信客戶、更多誠信阿里人的犯罪!——談B2B欺詐事件
在這個巨大的黑色產業鏈中,如果不把制假基地打掉,我們大家永遠是在瞎扯。——談淘寶網遭遇維權
盡管這個決定不完美,甚至也可以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它是正確的。——談支付寶所有權轉移
今天來鬧事的人,也不是毫無道理,我一直在仔細聽,聽了很多,我們政策制定的想法是好的,方法需要更多完善,需要溝通。——談圍攻淘寶商城事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