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創新
開放創新并不是一種新理念,哈佛大學商學院歷史學家湯姆·尼古拉斯(Tom Nicholas)表示,它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就已經得到了蓬勃發展。就像電流、藥物、通訊領域,包括通用電氣、陶氏化學公司在內的大公司都日常監測其領域以外的研究,購買或授權有潛力的項目,特別是大學科學家的創新。這種模式的結果就是振興了“私人和企業創新生態系統”。
一個世紀以后,通用電氣的企業實驗室嘗試加快創新的進程,但是這是一個長周期創新,通用電氣的電力發電機、噴漆發動機和醫療圖像設備都維持了數十年的時間。通用電氣在加州北部開設了一家軟件中心,為了讓其機器更加智能,他們使用了數據收集傳感器、無線通信和預測算法。通用電氣的目的就是提升機器,讓噴氣發動機或動力透平機等設備在出現故障前、需要維修時率先向人們發出提醒。通用電氣稱,這種智能機器,將在“工業互聯網”早期開發完成。
為了獲得外部理念,通用電氣研究分支與風險投資基金共同向清潔能源技術和健康醫療技能型投資,并與企業、政府實驗室和大學在數百個項目上展開合作。 “相比幾年前,我們現在更注重與外部世界的合作。”通用電氣高級技術副總裁邁克爾·伊德里克(Michael Idelchik)稱。
蘋果產品
隨著新機型的周期性推出,蘋果智能機、平板電腦和PC產品壽命一般在幾年,而不是數十年。但是和通用電氣一樣,蘋果的硬件業務創新周期受到了材料科學和制造的限制。
蘋果的物理世界和Google的互聯網軟件帝國極為不同,在Google的世界中,幾行新代碼就能立刻改變一項產品。蘋果知名產品對軟硬件的嚴格緊密結合對于多部門系統設計來說是一項挑戰,該設計必須由一人來規劃完成,但是這個任務將不再歸屬于喬布斯,他已經在去年10月病逝。
但是蘋果一直在展示其對于新理念、影響力的開放性,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喬布斯在1979年造訪施樂在帕洛阿爾托的研究中心。他看到了一臺試驗性電腦,擁有一個可點擊的鼠標以及生動的屏幕圖標。喬布斯隨后也在蘋果PC中使用了這種設計,該設計也成為了現在PC業界的標準。
2010年,蘋果收購了智能機個人助手應用Siri。當時,Siri還是硅谷一家小型創業公司,原本是美國防部防衛先進研究項目機構建立的一個子項目。去年,Siri成為iPhone 4S的語音應用。
蘋果產品設計可能并不是由傳統市場調研、專注團體或在線試驗決定,但是由喬布斯招聘進來的頂級高管都在不斷不知疲倦的尋求信息收集網絡項目,從微芯片技術到流行文化。
蘋果和Google通過極其不同的途徑追求創新,但是兩種模式的差距可能會縮小一些。自從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去年4月接任CEO一職來,Google已經砍掉了20多個項目,向著一種自上而下的領導方式向前推進。相比喬布斯,庫克幾乎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領導者。
“我們很有可能看到的是,Google和蘋果各自借鑒對方的創新模式。”約翰·考表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