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和技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CIO也正面臨著眾多技術力量所帶來的壓力,例如計算能力和容量過剩以及消費者、員工甚至CEO不斷攀升的技術期望。
技術對業務成功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即將發生的技術變革將對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改變:消費者與企業級應用技術之間的界限進一步淡化,內部和外部技術的融合將提速業務流程并更快地實現更好的績效。新技術和新架構所具有的高度靈活性,迫使我們重新思考IT技術應用的方式,促進企業組織推進創新。
在《埃森哲2012年技術展望》報告中,埃森哲發布了6大主要技術發展趨勢:基于情境的服務、融合型數據架構、產業化數據服務、社交驅動IT、平臺即服務創造的靈活性、統籌分析型安全。報告在揭示這些新興技術趨勢的同時,還預測了這些技術將會對商業產生的重大影響。報告同時建議CIO必須立即采取行動,與業務部門攜手并肩,帶領所在企業安全度過技術變革。
基于情境的服務
情境——地理位置和活動記錄催生新一輪數字服務。
拋開廣為討論的物聯網,新的數據源與快速收集并分析數據的支持技術結合,將為用戶提供新的洞察力,使用戶無論在網絡還是現實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更高價值的浸入式體驗。
現在,消費者不滿足于僅僅了解最近的星巴克或加油站位置等提醒服務,因為這些服務不“懂”客戶的真正需求,它們不了解客戶知道這些信息后會做什么。什么樣的服務才能夠吸引用戶?顯然是能夠提供現實世界實時信號以及地理位置、在線活動、社交媒體并支持眾多其他類型情境的綜合服務。
情境可以讓企業組織關注重心從分析能力(例如商務旅行者在選擇汽車租賃公司時看中便捷的溝通)轉移到可執行的分析結果(規范化的汽車租賃過程,可以幫助老顧客省去排隊的麻煩,從而提升顧客忠誠度),到即時即地分析能力(例如汽車租賃公司自動探測到車輛發生意外后主動提供必要的應急服務,并為客戶指派替換車輛,從而贏得客戶的長期忠誠)。報告指出,“意識到情境聯系重要性的CIO和其他IT高管能夠增強自身及所在企業組織的戰略意識,從而迅速提升分析能力,確保優于對手的競爭力。”
融合型數據架構
無關“大數據”之“大”——數據架構必須解決新舊數據的整合問題。
傳統數據方式得以保留的原因在于IT高管認為結構化數據格式的可控性較高。然而,新的非結構化數據管理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全新的控制管理概念——將數據轉變成新的價值來源。混合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并成功構建平衡的數據架構,這是挖掘數據隱含價值的關鍵。
遺憾的是,眾多CIO都以數據“持有者”自居,而非管理者。著眼長期發展,CIO必須考慮重新構建其企業組織。大多數企業需要從構建更強的數據架構技能開始。CIO同樣需要考慮CYE技能再造的問題。如果IT團隊只有關系數據庫方面的專家(“榔頭”),他們看見的也只有結構型數據(“釘子”)。CIO需要扮演樂隊指揮的角色,熟練管理離散數據源和不同數據形式,協調各類新的業務機會。
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正在快速融合。報告指出:“數據架構的重新平衡是一個緩慢的演變過程,將隨著IT部門使用連接技術淘汰應用程序以及在云和移動設備中重新構建平臺的進程而逐步實現。面向客戶的業務流程等領域可望獲得最大收益,從而推動重新平衡的進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