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來自臺灣的宏基和北京的水晶石,中國企業在倫敦奧運會的贊助商名單里幾乎要銷聲匿跡,這與上屆夏季奧運會在家門口開時,中國企業紛紛投身奧運贊助的磅礴氣勢實在沒法相比。
宏基與國際奧委會簽下了全球奧運伙伴協議,用巨資拿下同樣身份的還包括可口可樂、源訊公司、陶氏化學公司、通用電氣、麥當勞、歐米茄、松下、寶潔、三星和Visa。也沒有任何一家中國內地企業的名字出現在倫敦奧運會7個國內一級合作伙伴以及7個二級合作伙伴的名單里。
中國內地企業中,只有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官方數字圖像服務供應商,躋身倫敦奧運會的28個三級贊助商之列。更多的中國民企則只能以分包業務的身份,默默無名地參與倫敦奧運。
本報曾關注數個中國內地民營企業,它們都曾作為贊助商或供應商參與過北京奧運會,都已在某個專業領域做到第一,也都非常渴望投身倫敦奧運會,藉此打開國際知名度,擴展海外市場。就算他們的滿腔熱情和信心在來倫敦后意外遭到各種冷遇,就算失望、不解、郁悶,仍執著地爭取各種可能的機會。
最終,他們中的一些憑借專業水準和執著精神,從倫敦奧運中終于分得一杯羹:北京華江文化公司獲得了倫敦奧運會徽章獨家生產特許權,北京城建集團與世界上第一大臨時設施供應商的投資方簽署協議,分包倫敦奧運會部分臨時設施項目;雙喜將為奧運會乒乓球賽提供乒乓球桌;天速被指定為倫敦奧運乒乓球比賽場地提供地膠。
更多的企業,則要在走向海外市場的路上繼續艱難探索。
“中國民營企業的特質就是 執著 ,并沒有好的大環境,就靠自己拼搏。”一位參與到倫敦奧運投標的中國企業總裁對本報說。
椅子推銷員
雷先生給記者看他專門帶來倫敦的座椅樣品冊,“別家的座椅只有坐的功能,我們的座椅還可以生錢。”他介紹說。他的椅子靠背附有申請了專利的特制插入式廣告牌。
雷是廣州一家專門生產人造草和體育場館專業座椅看臺公司的董事長,他希望有機會投標倫敦奧運會主場館“倫敦碗”的座椅。他的公司人造草出口已占據全球市場一半份額,而體育場館座椅是跟一家大學合作剛開發出來的新項目,他想走“新、奇、特”路線贏得市場。
“我們當然想贊助倫敦奧運,但卻感覺贊助無門。”兩年前,當他第一次到倫敦探路時這么對記者說。
雷的設想是,如果那些固定看臺的承包人已經確定,投標臨時看臺也可以;如果連臨時看臺座椅也已花落別家,他就希望可以作為總承包商的供應商。但是他的所有問詢似乎都石沉大海,沒人回應。他決定親自來倫敦看看,想想辦法。
來了之后他才發現,投標確實有些竅門。比如他得到建議最好先在這里注冊公司,但是民營企業都是精打細算花錢的,不愿意做這種沒把握的事。他想先能拿下合作合同,再在倫敦開設公司,但看來根本行不通。
“如果有希望做到一兩個項目,派人在這里開公司不成問題,但沒有公司和人在這里,就可能中不了標。”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令雷糾結。
好在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多番努力,他的公司終于從中標者手中分包下包括“倫敦碗”在內一些比賽場館觀眾座椅生產訂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