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兼職也有專職
陪逛族,已然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職業。在北京、成都、廣州等一線城市,以及煙臺、沈陽等二線城市,也都出現了類似的陪逛人員。他們不僅幫顧客拎包、選衣服,有的還替顧客砍價。
記者以“陪購”和“陪逛族”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發現,除了服裝陪購,電器類產品、家庭裝飾品等方面也有陪逛族的身影。
此外,有一些經驗豐富的“陪逛一族”也把逛街從兼職做成了專職。他們年輕時尚、喜愛“血拼”,剛開始在網上發布陪逛信息,免費提供色彩搭配建議和指導,有的還事先把自己的相關信息公布于眾,以消除陌生人的顧慮。通過實際陪購經歷,她們在網絡論壇中小有名氣。之后,通過之前積攢的老客戶培養和壯大客戶群,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拓展相關業務。
“90后”陪逛族“色彩姐姐”就是通過網絡論壇贏得口碑之后,走上了專業陪購的行業。她認為,以“70后”和“80后”為主的消費群體對個性化方案的需求非常大,在未來兩三年內,這個職業的發展前景應該不錯。
記者了解到,目前,從事這一職業的大多數為女性。鄭州市一家形象設計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和價值觀的改變,市場的需求將會帶動這一職業進入大眾的視野,得到更多認可,甚至有可能出現男陪逛。
光鮮背后的不易
8月2日,一條“職業陪逛族 月入兩萬”的新聞微博被大量轉發,引來網民紛紛議論。
網民“王錫術”評論稱,陪購的出現代表消費理性化了,這個市場不小。
網民“戴科彬”說:“不少女孩兒可以成為資深陪逛專家,真的是行行出狀元啊!”
贊成者大都認為,這是一種新興的陪逛職業,興趣、能力、需求的共同作用創造了這樣的職業機遇。通過聘請專門從事服裝研究方面的人陪自己購物,當自己的“參謀”,既節省時間,又能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讓自己穿著更美麗得體。
但也有網友表示懷疑。網民“劉炎迅”在微博中評論:“陪逛有商托,聘請需謹慎。”“sunhai微博”也表示,由于商家的穩定性高于買家,同時在交易信息上處于優勢,如果功能只是砍價,從邏輯上講,這些人早晚成為商家的托,類似某種人肉優惠券。
創業網Cye記者了解到,從一名陪購“菜鳥”成長為一名專業的陪逛人員,至少要經過半年以上的專業訓練。除了具備色彩與風格方面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多搜集和瀏覽國內外流行元素和時尚風格。不但要為自己客戶的形象考慮,還要注重服飾的季節變化和實用性。對于市場的熟知度、衣物風格的掌控力以及熟悉所在城市商場里幾乎所有的衣服品牌,都是一個合格的專業陪購人員需要掌握的“制勝法寶”。
陪逛員小潔說,干這一行表面看來光鮮又時尚,但其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大的。“作為一個 菜鳥 ,剛開始每天都要到商場里看大量的服裝品牌,詳細了解其風格和款式,提升自己對流行趨勢的敏感度。”
“客戶的口味是不一樣的,有挑剔的,有不愿花很多錢的,還有一些人不愿意輕易改變自己原有的風格。”她表示,陪逛不僅要體力好,大腦也要轉個不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