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國內花生油龍頭企業魯花、金龍魚等相繼宣布花生油提價,而這已是年內第二次提價,“花生油漲價”隨之被推到公眾面前,再次處在風口浪尖之上。
一邊是價格不斷上漲的花生油,一邊是種地不賺錢的農民、大面積虧損的原料經銷商以及勉強維持的廠家,以花生油為代表的食用油產業鏈上下游都有自己的無奈。
與此同時,以花生油為代表的調和油標準缺失、自行其是的尷尬,亦到了警醒之時。
花生漲價農民難賺錢
CPI逐漸走低的趨勢下,花生油價格上漲成為一道另類“風景”。
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以來,純花生油全國均價呈現較為明顯的漲勢,與4月1日相比,8月22日,純花生油全國日均價上漲13.5%,與此相對應,業界傳出花生油將迎來第三次提價的消息。
價格上漲有利可圖,這樣的邏輯卻并不適合種植花生的農民。
春江水暖鴨先知。山東省平度市的何家店花生交易市場,冷清是目前最詳實的寫照。在中國食用油版圖上,平度以中國油料原料基地的身份廣為人知。國家統計局農調總隊數據顯示,該市油料產量全國第一。
8月21日,原本熱鬧的市場上主干道兩旁的花生加工廠大部分關門,開門的加工廠內也是門可羅雀,幾個人聚在一起喝酒,有的則在打牌。在平度,總共有600余家花生加工貿易商,何家店占1/6,是當地也是全國最大的貿易市場,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食用油加工企業、貿易商等云集何家店。
“8月初經銷商庫存已經全部賣完,新花生上市還需要一個月左右。” 當地居民何恩瑞告訴新金融記者,“農民現在種花生不怎么賺錢。”
“到收果子的一個來月,都能像今天這個好天氣,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蓼蘭鎮醫官莊村民葛洪彬說,雖然豐收在望,新花生價格不會太低,但是沒什么賺頭。
60歲的葛洪彬去年種植了8畝花生,一畝地收入1500元左右,今年仍舊種植了8畝,但他認為自己不賺錢。
在他的賬本中,有一筆清清楚楚的成本賬:薄膜60元/畝,種子300元/畝,農藥40元/畝,機械100元/畝,總成本500元/畝;如果是承包土地種植,則會增加400元/畝的租賃費。
更重要的在于“種花生不如外出打工賺錢多,而且沒什么風險,年輕人都不愿意種地”。
2月份,葛洪彬第一次將花生出售給經銷商時,價格僅為3元/斤,到了5月份,價格暴漲,達到6元/斤,他選擇在這個高價位上全部賣掉,被認為是把握好了時機,因而被村民羨慕不已。
80%經銷商虧損
然而,平度市的花生經銷商在今年卻沒有因此“水漲船高”,賺個缽滿盆滿,相反,80%的商戶虧損。
“去年最高收購價格是6.5元,是我從業以來遇到的最高價。”8月20日,58歲的張華東向新金融記者回憶,接下來的行情卻在意料之外,高價收購的花生賣不出去了。
對于張華東而言,當下整體貿易行情不理想是銷售難的因素,與他合作多年的多家花生油企業也不要了,即使質量達到最高標準。
張是平度市青龍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從事花生貿易已有17年,貿易遍及河北、北京、內蒙古等全國各地,其所處的何家店是全國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場,大大小小的花生加工廠達100余家。
時值中午,張華東在自家廠區來回溜達,他飼養的幾條狗靜靜地趴在一邊,3臺花生運輸設備閑置在院子里。
“(今年)上半年能虧15萬(元)、20萬(元)。”他邊說邊用眼掃了下院中的設備,“今年大部分都虧了。”
在今年花生油價格一路高漲的時候,這名老生意人經歷的卻是花生價格的大起大落,最終“收獲”的是虧損。2011年9月份,當地新花生上市,他像往年一樣開始收購,按以往收購、貿易經驗,到次年7月份左右可把收購的花生全部陸續賣出。在2012年春節左右,花生價格還是波瀾不驚,直到3月份,花生價格開始上漲,5元/斤、5.2元/斤......到5月份,達到了6.5元/斤。
不單是平度,全國范圍內,花生價格在2012年春夏之交也達到了歷史新高。根據中國農產品交易網的監測,花生價格在2月下旬突破2008年的歷史最高點后,快速上漲,在3-6月份四個月內累計上漲44%。花生在2012年初夏成了新一代農產品價格領漲品,一度被戲稱為“花你錢”。
高漲的價格讓人眼紅,囤貨一度成為平度花生經銷商的主流選擇,花生油持續漲價的背景下——“榨油廠最終會接盤”的理念深入人心。
“都認為那是一個難得的好時機。”張華東說,他也沒有例外,大量收購,并開始囤貨,等待著更高價格的到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