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花生篩選廠廠長何恩訓回憶,在春節過后,當地花生經銷商隨著價格上漲,都在積極存貨,盡管有人明白收購價格持續走高,面臨風險越來越大,但沒有阻礙經銷商的收購熱情。
“經銷商都預期過高,簡直是在賭博。”何恩訓說,他從事花生貿易近20年,花生經銷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風險群體。他感嘆,經銷商看到價格一路上漲,都想再漲一點,在最高價格時賣出去,但這個“時候”卻無法預料,今年的慘景足以說明是一場賭博。
泡沫破裂之前沒有幾個人看得到。5月末開始花生價格一路下跌,從最高6.5元開始,6.0元、5.8元、5.6元直至降到5.5元。眾多經銷商損失慘重,很快“花你錢”,在經銷商那里演變成了“劃你錢”。
“油廠超過5.5元/斤就不收了,我最后5.3元/斤賣掉。”張華東說,一年來總共收購了2000噸花生,算下來虧了,“如果賣得及時就掙了。”
“80%的(花生經銷商)都賠了。”何恩訓介紹,像張華東虧損的數額屬于小數目,有的經銷商虧損在100多萬元。無奈之下,許多花生經銷商開始考慮轉租廠房。
做生意有賺就會有賠,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坦然。相距何家店不遠的門前鎮,有的經銷商不堪虧損壓力選擇跑路,而相鄰何家店的前家屯,一陳姓經銷商以自殺的方式予以“療傷”。
平度新花生上市還需一個月,經銷商們對今年的市場卻缺少底氣。從外地購進的新花生也面臨著有價無市的尷尬。8月初,張華東從河南收購的200噸新花生,20多天過去,只賣出100噸。“5.5元一斤收購的,銷不動。”他感嘆,往年此時,他根本不用為此發愁。
此時,讓張華東們感到高興的是,魯花、喜燕等品牌花生油價格目前仍保持漲價態勢,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響新花生賣上一個好價錢。
油企利潤受擠壓
在經銷商眼里,價格的漲跌與油廠脫不了干系 ,“花生價格由花生油生產企業控制,花生油企業在收購時,將價格壓低,即使高質量,也會以種種理由降價。”
卓創資訊花生油分析師張志華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介紹,一顆花生進入花生油加工企業的路程是:農民將花生果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加工成花生米,按不同質量、等級進行篩選,部分供給花生油加工企業,部分供給花生食品加工企業。
“企業畢竟存儲了原料,不急于收貨。”她說,但經銷商卻等不及,會將質量好的花生篩選出來,以相對高的價格賣給食品加工企業,質量差的進入花生油加工企業,盡最大努力避免虧損。
花生價格一路走低,花生油企業的漲價沖動卻不減,花生原料與成品油價格背離走勢愈發明顯。
面對食用油價格步步上漲的趨勢,8月13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曾經召集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魯花集團、九三油脂集團和匯福糧油集團等5大小包裝食用油企業進行談話,要求上述5家企業建立食用油價格報告制度,定期向國家發改委報送食用油出廠價、批發價和零售價。
“發改委的約談,恐怕改變不了花生油價格上漲的格局,”渤海證券投資顧問沙泉表示。而在油廠眼里,自己的苦衷則無人可訴。
“幾乎沒有利潤。”8月22日,青島天祥食品集團(以下簡稱天祥食品)總經理于強告訴新金融記者。他坦言,公司加上員工工資、運營等成本在內,目前基本沒有盈利可言,現在已經減少了收購量,一天僅10噸左右,不足原來的1/30。據了解,天祥食品是山東一家頗有影響的花生油生產企業,其“喜燕”品牌則為中國馳名商標。
張志華向新金融記者印證,一般來說花生有多種途徑進行深加工,花生米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花生油企業收不到充足原料,開工不足,目前僅有30%的開工率。
于強向新金融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按2噸花生出1噸油的比例計算,花生價格1.1萬元/噸,一噸花生油直接成本2.2萬多元。花生油價格上半年第一次提價后,換算成本已經達到了2.2萬多元,但即便按照這個價格銷售,大部分油廠仍然沒有利潤。而天祥食品目前加工的花生大都是在價格高點時收購,這無疑在無形中又提高了平均成本。
新金融記者在淄博、青島等地大型超市調查發現,目前山東某著名花生油5升標準的小包裝,價格在145元。
“花生油企業日子還是比我們好。”張華東介紹,花生油生產加工標準是42個油分,即100斤花生出42斤油,企業以目前5元/斤價格收購,將會大幅盈利,6元/斤賠錢,目前收購價格不超過5.5元/斤,說明這一收購價格下,成品油有微利可圖。
從花生油整個產業鏈條來看,成本應該是制約花生油價格的重要因素,今年農產品期貨價格上漲幅度很快,尤其是大豆價格的上漲促使大豆油價格上漲明顯,花生油價格的上漲明顯受到了大豆油價格上漲的間接帶動效應。
于強表示,如今到了食用油消費旺季,企業不得不提高營銷投入,成本再次被拉高。“如果不提前提價的話,企業就可能面臨虧損。”他說,公司在考慮是否跟著魯花一起調價,不然,無法承受高成本帶來的壓力。
“只有技術創新,才能跳出花生油行業的慘烈競爭。”張志華分析稱,緩解成本上漲壓力,又減輕國民物價上漲壓力,拓寬盈利空間,平衡產業鏈上每個節點。沙泉同樣認為,唯有通過技術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壓榨成本,以及壓榨企業利用好遠期商品合約與期貨套保等工具進行原材料成本的鎖定,才有可能改變目前花生油價格一直上漲的局面。
農民有錢可賺、經銷商如何不再“受傷”、油企何時不再叫苦……這一切,都成為一道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