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而今轉到東南亞。正如曾經對中國的趨之若鶩一樣,新興的東南亞國家在過去的幾年間成了資本追逐的新熱點。不僅有一些外資企業開始搬離中國,在東南亞國家設廠,中國一些本土企業也在低成本的利益驅動下,遷往東南亞。
伴隨著這股投資熱潮的還有一種聲音:新興的東南亞國家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發電機”?答案是“不一定”。這些新興亞洲國家的先天性缺陷——國內市場小,決定了其對資本的吸引力有限,也決定了他們在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方面能力有限。
火熱東南亞
從資本流動的角度來說,東南亞國家這幾年可謂“火熱”。以印度尼西亞(下簡稱“印尼”)為例,目前流入印尼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是五年前的3倍以上。2010年第二季度,流入印尼的FDI為36.97億美元,雖然相對于前幾個季度已經有大幅回落,但與2007年同期的10.34億美元相比,增長已經超過2.5倍,而8年前印尼的FDI僅為4.07億美元。
和FDI走勢一致的還有印尼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印尼這一輪FDI從2010年第四季度出現了快速增長,到2011年第四季度達到頂峰54.28億美元;同樣,印尼的GDP在2010年第四季度從前一季度的5.77%跳至6.83%,之后一直保持在6.5%左右,2012年第二季度為6.37%。印尼是東南亞國家中資本流入最熱門的國家之一。據怡安翰威特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以及全球研究中心總監龐錦峰介紹,印尼15~25歲的年輕人口儲備約有1億多,且受教育程度較高,印尼人也是亞洲國家中英語講的最好的人群。在這群年輕人中,有一半都集中在爪哇島周圍,這一地區正是印尼的外資投資熱地。同時,印尼相對于鄰國馬來西亞,在種族平等和男女平等方面的政策和社會氛圍相對更寬松。
東南亞的另一個投資熱地是越南。據越南媒體報道,過去五年來,越南FDI合同項目總額增長5.1倍,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3倍。不過在2012年,越南FDI增長出現下滑趨勢。前幾個月越南引進外資合同金額80.3億美元,外資到位資金62.5億美元,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在流入FDI合同中,60%以上都流向加工制造業領域。越南的GDP增速也從過去兩年的6%左右,下滑至今年的4%。
而在新興的東南亞國家中,另一個有投資潛力的是7月初剛剛被美國解禁的緬甸。緬甸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緬甸的外國投資項目中,和資源有關的占到一半以上,主要投資來源國為亞洲國家和英國。在7月,美國放松了對緬甸的制裁,批準了美國企業對緬甸投資,并與國營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合作。未來美國的資本也將開始逐漸流入緬甸。緬甸曾是英屬殖民地,在語言、文化和經營理念方面和西方有一定共通,對于英語國家的投資有一定便利性。
此外,泰國、柬埔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最近幾年也出現類似外資急速流入趨勢。而與東南亞國家表現相反的是,一向被視為投資熱地的中國,今年1-7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3.6%,全國范圍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下降12.3%,引發了外界對“中國制造”的擔憂。
追逐低成本
最近阿迪達斯宣布將在10月關閉在華工廠,成為“中國制造”擔憂的最新證據。阿迪達斯撤離中國的理由是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有消息稱,阿迪達斯將把產能轉移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越南。
單從勞動力成本來講,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平均工資確實要低于中國。據怡安翰威特的數據,中國在過去十年里,平均工資年均增速為7%~8%。和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相比,中國勞動力成本仍然很低,新加坡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工資約為15000元,中國為其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馬來西亞和印尼在大學畢業生工資方面與中國相仿,但更底層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要低。綜合而言,在與其他新興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中,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是最高的,接著是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然后是越南、柬埔寨和老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