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部分的營銷實質上是競爭營銷,需要從競爭對手那里爭奪顧客,這意味著更多的付出和投入。對成長型企業來說,這些投入是難以承受的,因此,成長型企業的創新欲望往往最強,創新可以讓它們相對避開競爭。盡管創新非常艱難,但成長型企業都期望通過創新而低成本、快速地制勝市場
創新型產品的渠道稀缺
產品創新的種類有很多。第一類是行業創新,即創造一個全新的行業。蘋果創造了iPad,因為喬布斯認為在手機和手提電腦之間,應該還存在一個細分市場,香飄飄奶茶的成功,得益于其發現了以前未被重視的即飲固體飲料市場第二類是技術創新,這是中國企業的軟肋。要真正做到技術創新,必須有時間和技術的積累,并在公司內建立創新文化,否則技術創新難以持續。第三類是中國企業比較喜歡的概念創新。從企業角度來說,這類創新幾乎不用什么改變和投入即可獲得創新優勢。因此,概念創新成了市場營銷的主流,市場上各種概念令人眼花繚亂。
無論產品或服務采用的是何種創新,最終都要通過渠道讓消費者購買和體驗。在消費體驗時代,消費者不僅需要產品和服務的功能價值,更注重購買過程的精神體驗。任何一個品牌的成功都建立在強大的渠道基礎上,渠道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對成長型企業的創新型產品尤為如此。
目前,沒有哪個渠道的市場集中度非常高,企業為覆蓋龐大的市場,必然要面對各種散亂渠道,這增加了管理難度和風險。同時,由于存在不規范的市場因素,在現代零售渠道中入場費、條碼費等已是不成文的行規。而自建渠道,又面臨著高昂房租的風險。
選擇創新型渠道
從營銷理論的角度看,渠道創新是個偽命題。因為企業的產品在越多的渠道銷售越有利,只要所選擇的渠道不影響品牌形象,不影響價格體系。理論上講,企業不用選擇渠道,而應將出現的渠道全部占領。但在實際運營中,選擇渠道又是一個真命題。特別是成長型企業,擁有的資源和時間有限,把這些資源投放在何處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各種線下、線上渠道競爭激烈的當下,成長型企業為自己的創新型產品尋找渠道出路時,往往會忽視一個“被誤解”的渠道電視購物。電視購物不是什么全新的渠道,在國外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在美國,電視購物每年的營業額已突破幾千億美元;在韓國,兩個最大的電視購物頻道7年間的增長超過1000倍。而中國消費者對電視直銷購物“不誠信”的認知,影響了多數企業對新興的家庭電視購物模式營銷價值的判斷。家庭電視購物能為成長型企業帶來哪些營銷價值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