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引進126家企業,排隊等待入駐的企業卻達到了600多家!”崇州力興小企業創業基地最近備受小企業主的青睞,但負責人錢建濤卻高興不起來,“廠房根本容納不了這么多企業。”
小企業創業基地是為初創型企業提供規模性創業空間和創業服務的實體組織。為什么小企業會競相涌向創業基地?為什么創業基地如此供不應求?
□本報記者 段玉清
供不應求
小企業排隊等候入園
成都三牛廣告有限公司目前租住在成都城鄉結合部的民房內,負責人馬勇說,“這極大地影響了公司的發展。”
去年5月份,馬勇被力興小企業創業基地所吸引,“廠房在漂亮的‘小洋樓’內,周邊綠化、治安都很好。廠房售價1000多元/平方米,房租每月每平方米12元,比我們現在的房租還要略微便宜一些。”但是馬勇一年多來來回回考察4次,都沒有找到多余廠房。
三牛公司的等待不是孤例。天府新谷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負責人鄧昆山表示,目前也有不少企業在排隊等候入駐天府新谷。在鄰水縣輕工產業園內,今年新平整的200畝土地早被小企業搶“簽”一空,還有5戶亟待入駐。
無利可圖
相關方面辦基地熱情不高
目前我省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的申報條件為:有固定的創業場所和配套的基礎設施,生產廠房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可為小企業提供信息、技術、融資、培訓、管理等服務。從2006年 11月到 2009年 11月,全省共認定了4批共152家小企業創業基地,之后一直沒有增加;目前入駐基地的企業共計7143家,而全省有3.43萬家小微工業企業。小企業創業基地具有公益性質,對小企業多采用廉價出租。
既然有這么大的需求量,創業基地為何不能多辦點?
“利潤低,辦基地的積極性自然不高。”四川創新中小企業信息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不少小企業創業基地收入主要來自出售、租賃廠房所得。”
羅江縣御營鎮民營企業集中發展區負責人劉波算了筆賬:2008年初開工建設,前期投資花了將近1億元,每年園區辦公費用近20萬元,員工工資40萬元,道路廠房維修費用800萬元,部分廠房、土地租金300萬元左右;去年園區收入共計2000余萬元,“從目前情況來看,園區不賺錢。”
提高房租能否解決問題?以鄰水縣小企業創業基地為例,入駐企業均為紡織等傳統低端行業,利潤率不到10%,“若提高房租,就會加重小企業的負擔。”鄰水縣輕工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王立木介紹。“不少小企業產品附加值低,沒有‘靈魂’,一定程度影響了創業基地的盈利。”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相關專家說。
政策扶持
“十二五”末形成體系
供不應求,不少創業基地就將入駐門檻提高。力興小企業創業基地堅持“園區引入和清退制度”,拋棄科技含量比較低的項目,幾年下來淘汰入園企業12家,倒逼入園企業升級換代。同時引入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鄰水縣輕工產業園今年就成功引進福建南太狼休閑服飾、上海偉新時裝羊毛衫等6個生產項目。“政府還應將目光從大企業大項目上轉移到小企業上,將土地、資金等資源投向小企業創業基地。”有關專家建議。
事實上,各方也正在努力。
在簡陽,目前正在計劃推動成立由市政府領導為組長的小企業創業基地工作領導小組,同時,還爭取將市財政對小企業創業基地配套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進一步落實標準廠房建設資金和建成后使用優惠政策。到2015年,簡陽小企業創業基地將實現規劃面積3.1平方公里,入駐規模企業30戶以上。
去年和今年,我省共安排了1200萬元升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同時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超過1500萬元。到“十二五”末,我省將建成200個小企業創業基地,其中省級小企業創業基地50個,市州級小企業創業基地50個,縣級小企業創業基地100個,小企業創業基地體系基本形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