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數字出版全年收入規模達1377.88億元,比2010年整體收入增長了31%。互聯網廣告(512.9億元)、網絡游戲(428.5億元)與手機出版(367.34億元)依然占據收入榜前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一年,數字報紙、電子圖書和互聯網期刊均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勢頭,平均增長幅度超過25%。其中,互聯網期刊收入達9.34億元,電子書(E-book和電子閱讀器)收入達16.5億元,數字報紙(不含手機報)收入達12億元。
2011年我國互聯網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的總收入為28.34億元,在數字出版總收入中所占比例為2.06%,說明單純地將紙質出版物數字化而缺乏原創內容,難以在市場中立足。手機出版和網絡游戲在數字出版總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別為26.66%和31.10%,說明手機出版和網絡游戲依然是拉動數字出版產業收入的主力軍,神話傳奇也意味著娛樂化產品在數字出版中占據相當比重。
新興數字出版產業快速發展未大幅沖擊傳統書報刊市場
近幾年用手持閱讀器、手機等進行閱讀的人增加很快,傳統書報刊的發展會一定程度減速。新興的數字出版這些年發展非常快,相應的數字閱讀的人數增長也比較快。但是,產業分析報告顯示,傳統的書報刊產業仍在增長,有很大的閱讀市場。
2011年,圖書、期刊、報紙的印數均創歷史新高,全國出版物用紙量717.0萬噸,比上年增長5.6%。其中,圖書用紙149.1萬噸,比上年增長8.4%,期刊用紙45.3萬噸,比上年增長6.3%,報紙用紙522.6萬噸,比上年增長5.8%。印張數的增長也表明了用紙量的增加。
此外,從傳統書報刊人均占有量來看,也可以看出,紙介質的傳統出版物的發展還是有空間的,也是有閱讀需求的。2011年全國百萬人均擁有當年出版圖書274種,較2010年增長11.8%;人均年擁有圖書5.7冊,較2010年增長7.3%;人均年擁有期刊2.4冊,較2010年增長1.7%;每千人日均擁有報紙95.1份,較2010年增長2.8%;報紙普及率每戶0.35份,較2010年增長2.9%;人均書報刊用紙230.0印張,較2010年增長5.0%,這組指標的穩步增長表明我們傳統書報刊的供給能力和服務能力在進一步增長,貢獻率在進一步的提高,群眾對紙質印刷物的需求在增長。
傳統與數字“齊步走”
“數字化并不是以后才考慮的事情,而應與傳統書籍同步發展。”馬金森認為這是數字化取得成功的關鍵點之一。除此之外,內容的可獲取性以及合理的價格也是數字化進程中應該考慮的問題。馬金森認為,與傳統書籍相比,數字產品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價格。并且,還要為讀者提供很好的閱讀體驗,對內容和質量加以保證,數字化產品要與紙質印刷產品有同等的質量,才能獲得更多潛在的用戶,因此,數字出版必須與傳統出版同步發展。“數字出版企業并不想先出版了紙質書,再出電子書,而是希望兩者是同步并行的。盡管同步發行非常復雜、非常困難,但也非常關鍵。”馬金森指出,如果出版商不能同步去開發紙質產品和數字產品將失去發展機遇。
肖偉則指出,傳統出版社要同步做好紙質和數字版權,要組織好內容資源,注重傳統內容的數字化轉變,還要注重營銷。肖偉以《喬布斯傳》為例介紹,去年該書英文版上市之后一周進行數字版同步發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肖偉認為,到了數字閱讀的高級階段,就需要傳統出版跟平臺供應商加強互動,了解數字閱讀的使用情況及用戶的使用習慣,進一步為數字閱讀的用戶打造專屬的創新性的內容。
對于傳統的出版單位來說,發展數字出版、搶占新高地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但傳統出版如何與數字技術更好融合,尋找出一條全新的數字出版道路,還需要更多的嘗試和探索。
中國最大的正版電子雜志平臺讀覽天下副總經理屈辰晨介紹,扎客(zaker,將微博、博客、報紙雜志、網絡新聞、圖片、RSS、google reader等眾多內容,按照用戶個人的意愿聚合到一款軟件)的內容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高效性,只要信息發生了,扎客的數字智能系統就能第一時間把相關內容聚合出來,然后按個人的興趣愛好分發到每個人,實現內容生產模式的質變。二是互動性,對感興趣的新聞,用戶可以及時通過郵件、短信、微博等方式傳達到很多人,并得到反饋。談到這個產品的開發初衷,屈辰晨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傳統互聯網發展速度的10倍還不止,從前傳統版式的數字化在互聯網上越來越不被認可,因此我們開始面向個人的興趣愛好開發新的產品。”如今,不到兩年的時間,扎客已經擁有橫跨iPad等3個平臺的800萬用戶,單日訪問量已超過1000萬次。
大規模和個性化定制將成未來數字出版特點
如今,使用各種智能電子終端的人群不斷增多,電子出版無疑成為越來越多讀者的新寵。在當下技術變革的驅動下,大規模和個性化的定制將成未來數字出版的重要特點。
數字出版未來的外延已遠超傳統出版的外延,數字出版的參與者也遠超傳統出版的參與者。今后,隨著有數字平臺的渠道商的加入,及POD大規模新型印刷企業的參與,內容的創新、數字資產的管理是未來出版領域發展的著眼點。“傳統出版出一本書一次就要起印三千到五千本,未來數字出版特點就是大規模、個性化的定制,比如出現一次印三千種不同的書,但每種書只印一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