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與張小龍
周鴻祎和張小龍,兩個人的風格是很不一樣的,小龍有點藝術范的產品體驗家,他經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拿一個手機在那里發呆,看哪里不太爽,哪里體驗不夠好,看一看呆一會就出現一些靈感,他是有點這種文藝范。比如,蓋茨和喬布斯相比,喬布斯就是一個有文藝范的產品經理,蓋茨就不是文藝范,蓋茨是在商業上很有謀略,在節奏上還有打法的一個人。
周鴻祎和張小龍也有點這種感覺,不是非常像,張小龍也不是非常像喬布斯,周鴻祎也不是非常像蓋茨。我從周鴻祎學到很多商業實踐上的東西,他所理解的產品理念,不是單純說的用戶體驗,是一個用戶整體的體驗。我們Discuz! 產品在05、06年的免費就是老周出的主意,一個月你掙20萬,到明年一個月掙30萬,又能怎么樣,你還不是一個30、300萬的一個小公司,但是你要是把它免費了,你將來就是一個平臺,我一開始也不太信,后來一想好象有點道理。
當時覺得公司十來個人,成本也很低,我免費了之后我也無所謂,免費了以后也可以靠已有的現金也可以養活公司相當長的時間,我其實沒有看到那么遠,反正看到公司死不了,然后我們就免費了。免費了之后,迅速在市場上就成長。后來我就和老周聊,你什么時候把殺毒免費了,他就一直在搖頭,他為什么搖頭?他可能是覺得殺毒這個東西還是水有點深,自身的積累還不太足。后來,老周也把殺毒給免費了。
商家與用戶
在戴志康認為,O2O做的是建立商家和用戶之間的聯系,因為擺在商家店里的只有一個二維碼,它本身就是一個所謂的商家ID,用戶用了微信去掃,把用戶手機里的微信ID和商家之間的ID給聯起來了,你去過的商家,那個地方就相當于是你的熟人,那個商家是你熟的朋友,因為你都去過了,就像你在底下見過面一樣,見一次面,一次就夠了。
對于一個商家來說,在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獲取到了它的用戶,然后對于這個用戶來說,他用很簡單的方式和一個商家建立起了聯系。這個背后可以進行數據挖掘的機會很多,比如說我們現在在一些商家開始去嘗試一些閉環,嘗試一些把用戶的消費信息,同步到網上來,讓商家能夠知道這個用戶什么時候來過、這次什么時候來的、下次什么時候來的、都吃了什么東西,我們認為這種是“交易信息”的閉環,不是“交易”的閉環。
我們看重交易信息的閉環,而不是交易閉環。如果能夠映射所有用戶的交易信息,那么這里面的可挖掘的點非常多,比如說這個哥們每次到這里吃100元的東西,現在可以給你一張代金券。以后你吃120元,我就可以送你140元的錢,以后可以120元吃140元的東西,但是你的消費就是100元,這時候你心里會怎么想?你心里會想,我好像賺了,我花了20元,賺了40元,我就試試,這對用戶UP值的拉升是很有效的。
再就是對用戶重復消費頻度的拉升也很明顯,比如說上上個月來了,上個月沒有來,這個月你希望他來,其實你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他來,而且你知道,他什么時候會來。再比如說有一些互動形式的優惠,比如說當你有了用戶消費記錄之后,其實我們經常看到的一種優惠券,就打九折,這個其實沒有什么意思,你不覺得他有什么。但是如果我們有了用戶的消費記錄,我們可以把這個九折變成一個更有意思的東西,每天持這個會員卡來吃飯,或者消費的人,每次順序尾號是0,你可以免單,這個就很有意思。比如說你第一個吃的,我第二個來吃的,他第三個來吃的,等到第十個來吃的時候,他每次就會看一看,我是第九個,下次再來吃就是第十個,這好像抽獎。這樣可以使得你的優惠可以爆炸性去呈現在用戶心理預期里。有點像買彩票,你買一個彩票,就是沒有什么大獎,你就是平均的,比如說每買10塊錢的彩票就能得5塊錢的獎,這就沒有人買彩票了,因為你買一下就是虧的。但是你要說你有機會中一個500萬的大獎,這個時候你就會去買彩票,其實你的賠率和中獎是一樣的。所以吃飯和消費也是一樣的,有了消費記錄之后,你能干的事太多了。
戴志康透露,被騰訊收購之后也投資了一些企業,包括落伍者和母嬰類的社區,但沒有大規模化投資收購。坦率地說,投資站長這個事沒有規模化被執行,因為我們調查下來了一圈,發現每個站長都是特別獨特的一群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他這個網站能經營成什么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網站站長一種興趣和靈魂,所以在這個方面站長都不一樣,所以他也很難去成為一種規模化操作的方式,而且我們就發現是沒有辦法管理的,每個人都很獨特,他的那些資源也無法復用。也不太像在一個大公司里做產品,構成體系和規范的方式去做的,現在這一塊確實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規模化操作方式的手段。
戴志康認為,微信確實能產生出一批新的開發者的機會。但是這個平臺目前來講還處在比較早期的階段,其沒有到一個說可以規模化開采的地方,因為微信演進太快了,一年前微信這個事你的感覺是什么,一年之后你的感覺是不一樣,起初大家為了發微信省錢,發短信收錢,然后能傳一個圖,今天大家是為了群聊和語音,為了朋友圈,你在一年前你對這個的想法,甚至為了O2O,一年前和一年后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寫在最后
我在看一本書《失控》,但是我沒有看完,那個書很難看,太厚了,有時候看一半覺得不太明白,又翻到前面又重新看一看,我覺得人類其實有一個很大的樂趣,就是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還有一個就是尋找空白,我覺得創業的人和不創業的人,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創業的人容易看到機會。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有一句話特別好,你活在未來,把那些缺失的東西補上,這句話我覺得特別有感覺,如果你站在未來的視角,看現在的這些事,怎么發現怎么就不正常,你如果用現在的視角看現在的事,你就覺得什么都很正常。你如果是一個未來的人,原來你把原來沒有干好的事給補上,或者給做好,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做O2O也不是因為我們明白,就懂O2O,我們做社區的團隊不可能懂那些東西,不懂反而沒有關系。因為你要是懂了,就老容易陷入到過往思維的慣性里面去,你現在就沒有慣性,就像我們招大學生,大學生畢業來了之后就是一張白紙,他學什么東西很快,他完全可以張開學習的細胞來接收和領悟新的東西。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