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春節外出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但旅游景點購物“陷阱”也越來越多。專業人士提醒游客要認清陷阱,理性購物。
陷阱一:特色產品竟是批發貨。家住山西太原的小孫去年“十一”黃金周去西藏旅游,在一家特色店看中一條藏飾項鏈,幾經劃價最終花了800元買到。但回到賓館后,當地人告訴她,這條項鏈根本不是真正的藏飾,而是從浙江義烏批發的,最多不超過50元。
為此,山西省旅游局質量監督管理所投訴科科長王麗娜建議,游客出游前事先要了解目的地的特色產品、紀念品的性能、價格等,盡量不要跟風購物。若要購買旅游特色紀念品,要選擇在信譽好的大商場或連鎖店購買。
陷阱二:“老鄉店”忽悠你沒商量。“你是山西人,咱們是老鄉啊,保證給你成本價。”這邊剛剛送走山西老鄉,那邊又迎來了江西老鄉。這些“老鄉店”靠打親情牌向游客推銷價高質次商品,著實忽悠了不少游客。
王麗娜說,“拉老鄉”式購物是近年來旅游活動中的投訴熱點。這些“老鄉店”的商品普通人難以辨別真假,成本很低,但標價卻很高。他們利用“老鄉”關系拉近距離進而忽悠游客,最終將商品高價出售。因此,游客在旅游購物時一定要保持警覺,盡量講普通話,不要被“老鄉”忽悠了。
陷阱三:“低價團”實際就是“購物團”。王麗娜告訴記者,有些游客貪圖便宜會選擇低價旅游團,這些旅游團看似花費少,但到目的地后會再收取自費項目的錢,還會強制游客進店購物。更有甚至,導游在車上就會向游客推銷商品,他們對各類游客團體的性情了如指掌,針對不同年齡的游客團體做出或“煽情”或“悲情”的表演,軟硬兼施,最后讓游客乖乖掏錢。
因此,王麗娜建議,游客參加旅游活動時,應當將旅游產品的品質、旅游服務質量和價格進行綜合考慮,警惕以“贈送”“低價”等為賣點的宣傳招徠,避免因貪圖便宜而上當受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