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市場勃興不過10余年,在這短暫的時間里,這個江湖紛呈崛起、沉淪、追趕、沉寂、消失的故事。誰會成為下一個王者?諾基亞大勢已去,三星成為最耀眼的明星,庫克時代的蘋果被指創新乏力,黑莓的“逆襲”仍值得觀望,中國的華為、中興初露身手。
然而,要在手機市場立足,就必須不斷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
1月30日,加拿大捷訊移動公司(RIM)在發布會上推出了黑莓觸摸屏手機Z10和帶物理鍵盤的Q10,同時宣布公司更名為黑莓。
對于這個12年前智能手機的王者來說,此次發布會是個“非生即死”的時刻。該公司全球份額已降至3年前的四分之一,現在正希望能依靠黑莓Z10來重新實現盈利。
但投資者似乎對它能否幫助RIM從iPhone和Android手機那里奪回用戶持懷疑態度。1月31日黑莓的股價隨后重挫12%。
同樣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和三星兩家公司正展開包括專利訴訟在內的市場爭奪戰。這兩家崛起于智能時代的手機企業,如今已經占據智能手機市場49.4%的市場份額,手機整體市場31.2%的份額。最為重要的是,兩家企業的利潤超過了手機整體市場利潤的90%。
在蘋果和三星成功的背后,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LG等之前傳統手機旗幟企業的沉淪和步履艱難。摩托羅拉移動已經被谷歌收購,索愛也已經被索尼品牌取代,諾基亞于1月24日確認,承載了一代人記憶的塞班手機已經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手機市場勃興不過10余年,在這短暫的時間里,這個江湖紛呈崛起、沉淪、追趕、沉寂、消失的故事,每個廠商都在廝殺中書寫著自己的命運。誰會成為下一個王者?三星硬件強勢,但軟件被認為是短板;庫克時代的蘋果被指創新乏力,已經讓出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第一的寶座。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2013年移動終端領域必將掀起一場大戰,三星和其他競爭者有可能把蘋果拉下神壇。
是什么讓手機領域如此變幻莫測?未來這些企業將去往何處?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市場如何變化,無論是對于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這些手機“老人”,還是華為、中興這樣的“新人”,要繼續在手機市場立足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地創新,因為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
2G時代的英雄落幕
曾在諾基亞、索愛、聯想等公司任職的一位手機工程師,在向法治周末記者回顧這些年手機市場的變化時,用“變化很大,風生水起”來形容。
1997年之前的摩托羅拉是手機行業的領頭羊,此后諾基亞取代摩托羅拉迎來自己的巔峰時刻。但到了2009年,格局再次發生了變化,蘋果、三星、HTC開始嶄露頭角。
1998年,諾基亞取代摩托羅拉坐上全球手機老大的寶座。這一坐就是14年。14年里,摩托羅拉在痛苦轉型,索愛徹底消失,波導、TCL國產品牌起來又倒下,黑莓逐漸淪為小眾化產品,三星還在苦苦追趕,蘋果在手機領域一開始也只是個無名小輩。
數據顯示,在全盛時期,芬蘭1%的人在諾基亞上班。截至2006年,諾基亞在中國帶動的就業人數超過45000人。
就像摩托羅拉沒能將輝煌持續到2G時代,諾基亞則在3G時代折戟沉沙。當3G時代到來,諾基亞曾不屑于蘋果iPhone的挑戰。但喬布斯為智能手機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觸控屏幕。
隨著蘋果IOS操作系統和Android操作系統的不斷完善,塞班手機在應用體驗方面越來越差,忠實的手機用戶紛紛流失。
如今,諾基亞的智能機市場份額只剩下6.6%,虧損一直在持續,關閉工廠、裁員成為“常規動作”。
諾基亞為扭轉困局,有了一系列驚人之舉:放棄塞班系統轉投微軟懷抱,聯手打造windows phone手機;在全球裁員一萬人,關閉部分地區的工廠和設施;高管團隊大換血;關閉芬蘭最后一家工廠,終結諾基亞的“芬蘭制造”;出賣芬蘭總部大樓。
“諾基亞的研發中心仍在緊鑼密鼓地研發新的智能手機,期待能夠收復失地。”這位工程師說。但現實情況卻并不容樂觀,蘋果和三星已經分別在利潤和規模上豎起自己的大旗。
崛起的三星
從名不見經傳的水果經銷商,最終成為市值超2000億美元的跨國企業集團,三星的成功道路讓世人側目。
2012年,三星取代諾基亞,成為世界第一大手機廠商,全球市場份額達29%。此外,三星還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在美國市場與蘋果的競爭趨于白熱化。
手機行業分析師們談到三星成功的原因,是出色的市場推廣、超強創新力和運營能力,以及三星對供應鏈、人才和技術的巨大投入。用戶對iPhone替代品的渴望也是原因之一。
盡管三星并不是第一家開發Android手機的廠商,但卻迅速從Android硬件廠商陣營中脫穎而出,推出了一款超薄、配置大屏幕的Android手機產品,它們具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功能,如只要讓兩部手機輕輕接觸,就能發送照片。
三星控制和自主生產手機產品的許多基本元件。去年一年其在全球售出超過2.15億部智能手機。蘋果也是三星元件的用戶之一。
三星對于Android平臺的依賴,也加快了其手機銷售的增長速度。但凡事都有利弊,三星雖圍繞Android構建了一些服務,但最終并未擁有這個平臺。三星稱,作為一家“開放”的公司,他們有能力來應對這種變化。
三星的高管們已經意識到,如果三星不能保持創新步伐,打造出令用戶趨之若鶩的產品體驗,有可能步RIM的后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