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商務部頒布的《典當管理辦法》,具備下列條件的典當行可以跨。ㄗ灾螀^、直轄市)設立分支機構:經營典當業務三年以上,注冊資本不少于人民幣1500萬元;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無違法違規經營記錄。也就是說,跨地區連鎖從管理制度上可行,而上述條件對于為數不少的典當企業來說也算不上是“門檻”,但對于那些有意進行跨地區連鎖經營的典當行來說,實際情況并沒有這么簡單。
以上海市為例,在上海市商務委關于開展新一年度新增典當行及分支機構申報工作的通知當中,明確表示鼓勵本市典當企業連鎖化經營,并鼓勵投資者到郊區新城等網點空白區新設典當企業,也同時明文規定“暫不受理其他省市典當行在滬開設分支機構的申請,待商務部另行制定有關跨省市異地監管辦法后,再按規定開展受理!庇纱丝磥恚瑢τ谀切┛粗袦系洚斒袌龅慕洜I者們來說,想通過類似開設本地分支機構的方式進軍上海是行不通的。而據記者了解,除了上海,河北保定和廣東深圳市等地的商務部門也發布了類似的規定。
那么,在那些沒有明令禁止的地區,是否就會對異地分支機構開綠燈呢?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通常意義上的典當行分支機構(或分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必須以總公司的名義承擔。此外,分公司也往往不是獨立核算單位,在現有監管辦法下,其經營數據需上報總公司進行統一核算。這樣一來,典當行跨區域分支機構所在地的主管部門無法掌握其經營狀況,便也難以行使管理職責,顯然會產生諸多隱患。因此,暫不接受外省市典當企業開設跨區域分支機構的申請便也成了各地商務部門不成文的規定。
根據上述情況,典當行直營連鎖這種最直接的連鎖經營模式在異地暫時是走不通的。因此,想要跨區域經營,典當企業還需要“曲線救國”。
并購是進軍異地的主要方式
在如今的典當行跨區域經營中,一般都是采取這樣兩種形式,一是有總部集團管理,由一個或幾個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地方投資開設典當行。由于是獨立法人公司,各家的報表獨立,但營業提成和管理權限都收歸總部;還有一種是以資本運作,通過控股、組合收購的方式來完成,具體經營則多交由當地人打理。
對于第一種方法,從申請步驟到資本運作與新開典當行幾乎無異,由于各地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入行”的門檻越來越高、典當行的執照依舊緊俏,這個選擇在不少人看來并不實惠。況且,在異地經營子公司也不是“開門納客”那么簡單。
“畢竟典當是很貼近民間的行業,本土化是典當行經營的一個要點,選擇在異地設立子公司,往往要面對全新的市場環境、文化傳統和管理模式等等!痹S良舉例說,“比如福建的一些地區,當地的經濟水平非常高,但即便急需用錢,當地人也不會將名車或貴重金飾送去典當行,認為這樣有失顏面。因此,當地典當行的經營狀況一直難有起色。”許良介紹的這種現象在全國范圍或許并不具代表性,但卻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除了經濟實力方面的考量,不同地域的市場環境、文化習俗也是典當企業經營者在進軍異地時需要仔細研究的。
另外,緊俏的典當行經營資格也給這一方法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出于種種考慮,部分地區的主管部門往往更傾向于優先發展土生土長的典當企業,使得外來典當企業更加難以落戶。
相比之下,以并購重組的方式進軍異地則有更多優勢。資深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并購,可以直接取得當地典當行已經相對成型的經營資源,還可以有效規避建設初期可能存在的選址建設、調試運營以及市場拓展等風險。因此,如銀達、中金福、信邦等幾家從事跨區域連鎖經營的典當企業中,通過并購來登陸外地市場成了主要方式。
為真正連鎖打下基礎 盡管有諸多不便,通過上述方式在異地開設子公司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一些先“吃螃蟹”的企業在這方面也已經頗具規模。不過對于其是否屬于“連鎖經營”,業內還有不同意見!皬姆⻊者B鎖的角度來看,典當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連鎖應該表現在業務上,比如說可以異地還款、異地贖當!币晃粯I內人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從市場的角度考慮,中國的小微企業和消費者分布較廣,典當企業也要多地布點連鎖運營,才能更好地供應融資效力。例如在典當連鎖經營較為發達的美國,典當行及小額貸款公司約有上萬家門店,其中最大的3家公司占有近3000家門店。高密度的門店設置,便于典當資金的放出和回收。
與之相比,我國的典當企業大多把異地分支機構開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網絡覆蓋面比較有限。而由于多方面的限制,企業也難以為客戶提供異地還款這類跨地區服務,對于客戶而言,連鎖經營的許多優勢在短期內還難以直接惠及。不過,對于跨區域連鎖經營的企業來說,“規模效益”在企業的管理、人才培養、業務開發、風險預警以及樹立品牌等方面所帶來的優勢仍然是巨大的。在不少資深業內人士看來,連鎖化經營無疑是行業長遠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做好本地連鎖,嘗試跨區域開設典當企業,將為典當企業做大做強打下堅實基礎。【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