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化妝品資深人士馮建軍介紹,化妝品零售渠道主要有3種,專賣店渠道、專柜KA渠道和化妝品店。
回歸零售的雅芳是否會開拓其他零售渠道很難說,畢竟經過“全直銷”模式的折騰后,雅芳專賣店數量已經大大減少。有知情人透露,在江西、長沙等二三線城市,雅芳專賣店流失率高達40%。
就眼下的零售環境而言,自建渠道與借助成熟的銷售渠道相比,面對的成本壓力則大得多。
錯失最好發展機遇的雅芳,在中國市場正遭遇品牌老化的尷尬處境。據岑若琴介紹,店里大部分的銷售額靠40~60歲的婦女支撐,“他們大多是雅芳十幾年的老顧客、老會員。”
另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雅芳很多專賣店除了做直銷人員的提貨網點,通常還會通過網絡為顧客代購其他品牌的產品,如安利、櫻雪等。
據熟悉雅芳渠道的知情人透露,早在2011年,經營其他品牌的情況在雅芳專賣店很常見,80%的店都已經不做專賣了。雖然公司不允許,但在沒有人檢查的情況下,很多專賣店都經營多個牌子的產品。
而且雅芳很多專賣店已經名存實亡,大多數經銷商只是為了保證在雅芳的賬號是活動的,給自己一個保障。
中國市場的痛點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市場的糟糕表現,成為雅芳被安利趕超的直接原因。
雅芳進入中國不到23年,卻經歷了前后四次轉型:1998年,雅芳轉型做專賣店,初期業績喜人,當時中國區經理高康壽,在臺灣地區擁有成功的專賣店經驗;2005年,“賄賂門”爆發,雅芳總部提出“全直銷”發展計劃,專賣店遭打壓,雅芳中國出現早期衰敗跡象;2008年,遭受重創的雅芳中國執行“直銷+專賣店”雙模式,利益沖突進一步加劇,導致雅芳利潤不斷下滑,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不斷下跌;2012年,雅芳中國決意回歸零售。
雅芳中國的每一次轉型都是傷筋動骨的大轉身。據接近雅芳的知情人介紹,在拉丁美洲、歐洲、加拿大等區域,雅芳的業務核心仍然是單層次的直銷。中國大陸、臺灣地區、菲律賓則發展除直銷以外的專賣店業務,這也是當年雅芳總部特別不認同的地方。全直銷模式的失敗,使得雅芳總部認同了零售模式,只是此時的雅芳中國,已經失去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綜合雅芳近幾年財報,雅芳的核心收入來源主要在拉美市場。2010年,雅芳超過42%的銷售收入來自該區域,2011年這一比例超過45%,而雅芳中國的銷售收入則在逐漸遞減,到2012年,銷售額跌破10億元。
隨著全球經濟的變化,中國等新興市場成了全球幾大直銷公司的主要增長點。中國市場的頹勢,無疑成為雅芳全球業績開倒車的重要因素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