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當面對“IT和互聯網行業,是不是已經不再適合普通創業者”這個問題時,馬云[微博]堅定地回答:中國的IT和互聯網才剛剛起步,充滿著機會。
“做實業,最重要的是對機會的把握,一旦發現了一個機會,就要義無反顧地追下去、做到底。但是,創業的成功率很低,最多10%左右,一不小心就成了分母,成為分子的可能性很小。”在金沙江創投合伙人丁健看來,“創業就像玩拼圖,創業者可能一開始什么都沒看清楚,只找到一個圖塊,覺得自己有興趣、有能力,就開始動工了,邊拼邊找其他的圖塊,想到哪兒做到哪兒。” 然而對于二次創業,創業者在方向性的選擇方面則明顯更為理性。“成功的二次創業者,往往會選擇在熟悉的領域二次創業。這樣,以前成功或失敗積累的經驗、資源、人脈,都能夠繼續發揮作用。”雪球財經分析師李瑩認為,周鴻 、雷軍[微博]、陳年等人的二次創業,都是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理性地對新項目進行了各種論證和市場調研。 反觀龔海燕,二次創業進入的卻是一個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而且可能面臨的競爭還很激烈。“91外教網的商業模式,踩上了最熱的在線教育交互概念,但是,這一模式還有盲點。首先,一對一如何規模化?其次,在網絡上和外國人聊天,如今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你讓客戶付費,還是要有一套過硬的教學產品;其三,英孚、華爾街英語等英語培訓巨頭,都有一對一課程,他們的資金實力雄厚,門店也多,新生的在線產品怎么跟他們競爭?”在李瑩看來,新生的91外教網面臨的挑戰是很大的。但是,她也認為,再好的模式,如果沒有人去運營也等于零。因此,歸根結底,創業者本人還是最重要的。 從在線婚戀到在線教育,龔海燕就像一個玩著拼圖的小孩子,從自己生活中看到一個機會,就會馬上執著地動手。而當她無法再從這個游戲中找到興奮的感覺時,她會選擇全身而退,繼續尋找著新的拼圖。 跟龔海燕有著相類似創業感覺的,應不在少數。比如聯眾創始人鮑岳橋也曾表示:“被聘為CEO的我成了職業經理人。那時候的工作令我頭疼,我從這份工作里找不到成就感,也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然而,鮑岳橋的選擇與龔海燕不同,他離開創始企業后轉身做了天使投資人,理由是他喜歡研究產品、研究新商業模式,卻不愿再做一個公司的老板。但是,他也承認,現在做事情有激情,也有成就感。但“唯一的缺憾是,一個項目成功之后,我的成就感會比直接創業少很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