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沒有人會想到團購今天的形勢——高峰時期數量曾超過5000家的團購網站,目前只有幾家全國型網站支撐著整個行業的規模,它們在馬太效應下集體膨脹并帶動了行業年交易額翻一倍的成長,目前前5家的銷售額已經占據整體量的88%。這個故事的B面是,消費者的團購習慣在3年里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每天訪問“XX團”期待驚喜,變成了只有真需要某個消費的時候才會想起去“XX團”看看。 在2010年或者2011年團購最興盛的時代,幾乎每個團購網站的CEO都出來講過,團購是10年內最好的互聯網創新,并且是唯一能通向“線下淘寶”金山——生活電商的路徑。現在來看,這個論斷可能有些亢奮,團購確實對生活電商起到了第一波推動作用,至少成功教育了用戶和商戶什么叫券碼認證什么叫先付款后消費,但整個O2O和生活電商的范疇遠大于單一的團購,像大眾點評網一直做的餐飲優惠券和微信最近在推的商戶會員卡,都應可以放在“線下消費優惠”的版圖中。 在過去半年中,團購行業經歷了非常有趣的路線演進,從“團購常態化”到“手機團購興起”再到“無需預約”,實際上這同步也完成了團購網站從2-3折的低價區間挺身進入4-7折的優惠折扣區間的過程,并憑此催生出更多的可能。從某個角度來看,它甚至會比2011年春天團購網站們集體推行“過期未消費退款”這一里程碑,更具關鍵意義。下面試著闡述一下我的分析: 為什么會走到“無需預約”這一步? 在2012年里,中國的團購行業最顯著的一個變化就是團購的常態化。隨著資本熱錢的逐漸平息,團購網站在2012年幾乎都是靠自力更生的精細化運營而堅持到年底。用戶的購買熱情較2年前的瘋狂大幅消褪,在2012年里月度用戶購買人次始終在4千萬上下翻滾,未能再取得類似2011年大躍進般的井噴突破。 在用戶規模面臨拓展瓶頸的同時,團購網站們通過不斷堆積在售團單的數量,來試圖用更多選項來刺激消費者產生購買。據團800對2012年月度在售團單的跟蹤統計,整體數量在1年內完成了“10萬—20萬—30萬”的三級跳;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團購單子的售賣時間也在不斷延長,以去年12月為例,在售團單的平均售賣時長已經達到了35天;團購的價格也在悄然上漲,去年全年團購平均折扣也從2011年的3.6折上升到了3.9折。

圖:2012年國內團購發展趨勢,月在售團單量從10萬級逼近40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