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面積35平方公里、3.5萬人口、524.5億元、上繳國家稅收8.59億元、人均收入8.8萬元、家家有別墅、戶戶有轎車……這是華西村華麗的數據。而華麗數據背后也有諸多隱憂:41名黨委副書記中,吳仁寶家族成員占據近半;財富集中化;轉型困難;管理混亂……華西的集體經濟還能走多久? 3月18日,原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因病去世,享年85歲。他被稱為“中國最有名的農民”,曾將貧窮落后的華西村建設成為中國公認的“天下第一村”。他曾于2005年作為封面人物登上美國《時代周刊》。 1928年11月,吳仁寶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華墅鄉吳家基。33歲開始擔任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支部書記,直到2003年卸任。他的兒子吳協恩經過選舉,成為他的繼任者。 年入524億元的江南小村 在吳仁寶治下,華西村走上“集體經濟,共同富裕”道路。1999年,華西村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04年,華西村將周圍的華明、涇浜、前進等十多個村合并進華西村,組建大華西村,面積達30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人。 到2006年,華西村已由原來的0.96平方公里、1600多人口,擴展到35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3.5萬人口。2012年,這個江南小村現銷售收入524.5億元、上繳國家稅收8.59億元、村民人均收入8.8萬元。村民家家有別墅,戶戶有轎車。 光環背后 看起來華西村是一個典型的集體企業,然而有傳言稱華西村已成為吳仁寶家族控制的企業。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有研究者統計后指出,吳仁寶4個兒子可支配的可用資金(可用資金被定義為扣除所得稅后的凈利潤)占華西村資金總量的90.7%。 而《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7月16日曾報道,從黨內職務來看,華西村黨委的五十多人中,“以吳家為核心的圈子達到36人,占黨委總人數的72%”。有學者整理了42年來華西歷任村干部的名單,一個不變的事實是,華西村最高掌權者始終是吳仁寶。 華西的集體經濟還能走多久?黑馬哥摘選《中國經營報》 2011年12月精彩報道如下: 轉型困難 目前,華西村面臨的困難是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日趨衰落,而新產業里,也無IT、新能源等高科技型企業,發展也屢陷困境,一時間進退兩難。 此前,在華西的產業結構中,鋼鐵產業始終占據龍頭地位,其收入一度占華西總收入的60%~70%。但在2008年之后,鋼鐵行業利潤已越來越小,也因高能耗、高污染而成為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調控對象,吳協恩曾表示,自2008年起,已經先后關閉了八家相關的企業。 不過據記者了解,剩下的鋼鐵企業也日子難熬,已處于存亡之邊緣。 “原先的四大產業,鋼鐵、紡織、物流、旅游均效益不好,其中最為核心的鋼鐵工廠多數處于虧損狀態。”一位鋼鐵廠內部人士透露。他表示,目前華西最為賺錢的就是房地產公司,該公司以并村過程中的征地起家,目前,在華西村和江陰市均有地產項目,但這也彌補不了鋼鐵等企業虧損帶來的財務虧損。 一位安徽籍的華西不銹鋼廠員工向記者表示,該工廠自今年10月份起已放假整整一個月,11月份工人來干了六七天后又接著放假,到現在一直沒開工。停工期間,一個月工資750元。“效益不好,廠里也不說辭退你,就每月給你750元,讓你熬不住了自己走。” 鋼鐵等傳統產業的衰敗也讓華西村高層有所察覺,這兩年,華西村開始在金融、投資、航運等諸多領域投入重兵,吳協恩曾稱:“陸上有倉儲,江邊有碼頭,海上有巨輪,這就是華西村目前轉型的成績之一。” 吳仁寶也曾提出“西南建工貿錢莊,東北建六畜糧倉,中間建人間天堂”,欲將旅游、金融、海洋運輸等服務業提到華西村半壁江山的位置。 不過這些新產業多數并未給華西村帶來多少收益。2009年,華西村投入巨資在香港注冊成立了“寶力海運有限公司”,目前已擁有5艘遠洋運輸散貨船,2010年又新購了8艘貨輪,“十二五”期間新船交付使用后,年運輸能力將超過400萬噸,將成為江蘇省最大的遠洋船舶運輸企業。 但此時航運危機卻已經來臨。僅今年上半年,中國遠洋就虧損約27億元,而據長航集團總經理朱寧稱,航運企業形勢很嚴峻,未來一段時間將有倒閉潮。知情人透露,華西遠洋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旅游業是華西村的另一重要產業。2010年夏天,華西村花費9000萬元,購買了兩架直升機,又花1000萬元修建了停機坪。據村民說,由于機票昂貴,平日里鮮有飛機升起,“沒有生意,有時就會讓工廠的干部去坐,費用就從獎金里面扣。” 盡管新舊產業從經營上看都不盡如人意,但華西村的產值卻一年比一年龐大。2010年華西村對外宣稱,其產值已達500億元,個中虛實,只有吳仁寶等少數幾個高層才知曉,一位鋼鐵廠內部人士說,這個數字有注水嫌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