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購網站用盡渾身解數增加交易額的同時,消費者的團購習慣也發生了微妙的轉變,從之前“搶購囤貨”的心態逐漸轉變成了“按需團購”——反正這些團購要賣1個多月呢,那給個理由先為什么一定要今天買?到時候再說吧。這與團購網站最先期望的結果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我展現更多的單子給你們,結果你們反而不急著買了,又因為同時展現的單子多了,每個單子因此獲得的購買就又少了,所以只能增加售賣時間來湊夠銷量,但是時間長的話我的單價太低商戶又不樂意了,所以售賣時間延長了現價也得漲,結果是立刻買的人可能就更少了……

在這種情況下,團購網站只能再想辦法拉動更多的新用戶進來。但在PC互聯網的世界里,團購分成的毛利率過低,使得采買流量的成本無法再不?s減(同樣的位置導航站完全可以放電商的文字鏈和廣告),此外流量網站的入口幾乎被幾家互聯網大佬壟斷,這就會使得團購網站除了搜索引擎和自己的忠實用戶外,無法放棄這些入口類網站的流量價值。本來一件挺美好的事情,變得異?啾。于是,在移動互聯網上的自由荒蕪,似乎成為了團購網站自強不息的諾亞方舟。畢竟在移動端上,目前還沒有哪一個巨頭具備PC上的流量大壩規模,PC時代“瀏覽器+搜索框”的封鎖線在手機終端上要讓位給“應用市場+App”了。移動互聯網給了壓力山大的團購網站一塊新空間,這也是為什么手機團購會在2012年下半年突飛猛進的原因,據公開信息,一部分領先的團購網站已有近三成的銷售額貢獻來自手機。
又有一個但是。但是,團購網站在移動互聯網上加速發展后,消費者購買場景的改變又引發新的變化。在PC時代的團購模式中,消費者是在家里或者辦公室的電腦上下單,再打電話給商家進行預約,之后到店消費。而手機團購的場景往往就是在商戶附近,消費者通過手機應用里的“查找周邊團購”功能,快速定位到可以購買的團購。這種時候如果能買下,卻因為沒有提前預約而不能馬上使用,就會使得本身下單的意愿大打折扣。于是“無需預約”也就成了手機團購興起后的一個必然,只有這類團購的比例不斷增加,消費者才能真正做到“即買即用”。目前行業里領先的幾家團購網站都已經在首頁上對無需預約類的團購做了明顯標識,同時在“團購大全”這樣的手機應用里,也因為各家團購站API輸出信息做出了對應標識,從而能讓消費者在查找附近團購時根據“免預約”來篩選排序,這無疑都方便了消費者的快速購買。
或許走到如今“無需預約”這一步可能是團購網站們最初未能預見的無心插柳。最開始是為了解決交易額停滯的問題,一路修正到今天,反而使得消費者的團購體驗服務得到了提高。在對2013年1月至2月的644個團購投訴案例的抽樣調查中發現,“服務差”、“退款難”問題仍然占比67.55%和57.30%,而與“預約忙”相關的投訴占比則出現戲劇化縮減,僅有4.50%?梢哉f“過期未消費退款”的施行在2年前給消費者吃了半顆定心丸,而今天的“無需預約”則是給了團購客們一把尚方寶劍,從此挺起胸膛舉著手機大踏步走進店面享受服務。
如上所述,“無需預約”似乎讓團購站們找到了又一次說服消費者記得掏錢的機會。而實際上這也為自己轉型至4至8折的折扣優惠區間設置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仔細想想,一張下發到手機上的6折優惠券,和一份6折的無需預約團購餐,還有什么根本區別嗎?
下圖所示的“團-折-卡”優惠區間分布中,團購網站主要徘徊在4折以下的低價區間,用超低價格吸引消費者下單,但同時消費者要損失一定的靈活性,比如需要提前預約和套餐不可隨意更改等限制等;而4至8折之間的空間內,優惠花樣最多,但以往最大的困擾是這些優惠服務商沒有明確有效的盈利模式,它們由于缺少閉環驗證,難于和商家按照效果獲取傭金,同時因為支付上也沒有形成自己的閉環,導致和商家的合作中處于弱勢,無法保證自己帶去的客人都被商戶承認和計量。
因此,雖然在團購誕生之前的數年中,這個區間里的網站和公司已經不計其數,但如果自身的用戶基數不足以形成有價值媒體時,與團購模式相比對商戶的反控能力更弱。所以我們說團購站往這個區間進化的時候,并不是百分百的樂觀態度——恰恰由于優惠券彼此的雷同性和折扣力度下降帶來的吸引力衰退,所以這部分的收益將難于維持團購時代的大批地面銷售人員成本。說人話,就是單做優惠券掙不到錢,也就養活不了那么多銷售。雖然演進圖上眼瞅見O2O世界的后續兩站地,但對團購站來說走過去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平行世界加速的穿越按鈕
那么多做優惠券的網站都沒能成功,為什么團購網站的向上生長卻有機會存活?答案是,因為團購模式具備前任們沒有的驗證和支付雙閉環。較其它優惠營銷的商業模式相比,團購最大特點是通過超低價的網上宣傳和預付,來保證了消費者成交率以及到店消費率,并以此作為商戶愿意短期內低價售賣的價值回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