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樹好乘涼。”據了解,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汾酒集團就開始授權和當地一些私人老板或公司進行合作,美其名曰“新品種開發”。這些私人老板可以自行對酒命名、設計外包裝和酒瓶,汾酒集團進行灌裝,之后再交給私人或公司進行銷售。
“我們的店是和山西汾酒有合作的加盟店,絕對保證沒有假酒。但你要想買實惠的,就不如買集團的酒。”在一家汾酒集團直營的銷售店里,一位姓趙的老板向記者極力推薦一款名為“小蘭花”的內部供應酒,而這正是一種“開發酒”。粗一看,這款酒無論是在包裝盒還是酒瓶上,與山西汾酒的53°三十年青花瓷汾酒幾乎沒有任何區別,而且都是53度、500毫升,也打著汾酒集團的杏花標志。
據其介紹,“小蘭花”每瓶的價格220元,而三十年青花瓷汾酒市場價格在475元左右。而正是憑借著低廉的價格以及汾酒集團的標志,一些消費者最終會將選擇 “開發酒”。
“集團的酒品種那就多了,有100多種呢。”在御華帝景山西汾酒大同地區配送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中心2012年汾酒股份公司的酒類營業收入約為2000萬元,而汾酒集團的開發酒收入也在千萬元,同樣賣得不錯。
山西汾陽一位老板告訴記者,自己在2009年花了100多萬元就和汾酒集團開發了三個品牌的汾酒,酒也是汾酒廠里的調酒師配制的,主要銷售對象就是山西、內蒙、河南二三級城市以及縣鎮。“打上了汾酒集團的牌子,口感和質量也相差不大,大多數人就以為是汾酒生產的,走的量也挺大。但是還是得看個人怎么運作,我有朋友做的品牌就不是很好,幾年下來也是在虧錢。”
“對于品牌開發的事情,我們沒有什么可以說的,這是集團的事情,上市公司并不參與。”在山西汾酒廠區里,董秘劉衛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些年集團的開發酒已經大幅減少。
據了解,此前汾酒集團下面的品牌最多時超過了1000多個,經過整頓后品牌大幅減少。有數據顯示,2008年以后,山西汾酒的自有品牌有120多個,而合作開發的品牌仍有多達160多個。
10萬新增產能如何消化?
目前山西汾酒在整個山西市場上升的空間已經不大,現在對外擴張的難度也很大,因為中低端白酒市場也被很多本地酒企壟斷。
在山西汾酒數公里處,一片占地近300萬平方米的“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正在修建中。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排排仿古建筑大多都未竣工,偌大的發展區里難見一人。而整個園區中,也只有汾酒集團的酒業發展區股份公司一家進入辦公。
這片發展區正是汾酒集團和呂梁市10戶煤老板共同投資的,總投資額為139億元。這片開發區出現的背景是,呂梁市一些有資金的煤老板在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的情況下,迫切需要進行其他產業的投資轉型;而山西汾酒也希望擴大產能,擠入中國白酒一線行列。在汾陽和呂梁兩地政府牽頭帶動下,雙方“一拍即合”。
基于此,汾酒集團和煤老板們成立了“中汾酒業投資有限公司”。按照規劃,汾酒集團將把汾酒產能擴大3倍,相當于“再造三個汾酒廠”,新增白酒產能10萬噸。市場分析認為,新增的產能也將在后期通過增發等形式注入到上市公司。
據劉衛華此前介紹,年產10萬噸的合作項目分三期進行。而第一期計劃建設3萬噸,將在2013年中旬投產。
雖然白酒企業的產能擴張還在繼續,山西汾酒也緊跟步伐進行產能擴張,但整個白酒行業的“拐點”卻不期而至。在山西汾酒的2012年年報中,董事會報告也指出,2013年影響白酒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步增加,在經歷十余年高速發展后,行業整體增速或將放緩,行業內兼并重組趨勢或更加明顯……中價位白酒市場競爭將愈加激烈。
那么,在這樣的市場低迷期,山西汾酒的新增產能又該如何消化?采訪中,包括劉衛華和汾酒集團均對記者的疑問沒有做出回應。
“目前茅臺等高端白酒已經嚴重受挫,但預計中端酒的市場壓力實際上將會更大。”楊凌江表示,限制三公消費導致高端白酒大幅下滑,此前選擇山西汾酒的客戶有可能轉而選擇了茅臺、五糧液,所以山西汾酒后期或將面臨更大的營銷成本和市場壓力。
“很多人都表示看好山西汾酒,但是這些看好的理由我覺得還是過于牽強。”一位長期關注白酒行業的研究員表示,目前山西汾酒在整個山西市場上升的空間已經不大,現在對外擴張的難度也很大,因為中低端白酒市場也被很多本地酒企壟斷。在一些白酒業內人士看來,山西汾酒在品牌建設、渠道管理上依然缺乏明顯優勢。
煤老板一心希望“由黑變白”,希望分享到白酒行業的高額利潤,但整個白酒行業消費繼續低迷的情況下,山西汾酒的百億投資又如何能夠取得預期收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