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馬云又開風氣之先,他已經在探索大公司適應移動互聯網挑戰的密碼。
創業者心中都有個巨頭夢,每個人都想把企業從0做到1,再從1做到10,做到100。但今天的大公司都在痛苦地思考:怎樣把公司拆小?事實上,企業由小到大很難,由大到小更難。這些巨無霸的痛苦,一般的創業者很難理解。
去年以來,百度、騰訊、阿里等幾大巨頭,紛紛開始調整架構。它們希望打破板結的內部結構,變得更靈活,激發創造力,以適應新的挑戰。
這場拆細運動的背景是蓬勃興起的移動互聯網大潮。移動互聯網的本質是小人物的逆襲,它能把13億國人變成消費終端,讓每個人都成為價值創造者。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不是一次性的,是產生大數據的終身行為。公司變成了用戶養的寵物,市場主導權不再被巨無霸占據,而是掌握在用戶手中。
不可否認,PC互聯網的巨頭們經過多年奮斗,已經建立起不可替代的霸主地位。但這看似不可撼動的江湖地位,突然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革命而風云突變。前段時間,馬云和王健林設下1億元的賭局,賭的是電子商務和實體商業的未來。而另一場更宏大、沒有下注的賭局已經開始:誰將最先獲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船票?
迄今為止,微信拿到了唯一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這是一張意外的船票,是騰訊架構之外的張小龍團隊獲得的意外成功。這讓其他巨頭想明白了,在已經成功、運用自如的PC時代的架構內,很難迸發出移動互聯網的創新,必須打破架構,把公司拆小,才有新生的可能。
這場變革以阿里為起點。2012年,馬云把7大事業群拆成25個事業部,把決策權交給能聽見槍炮聲的士兵,讓每一位基層員工都去思考問題。馬云近期公開表達管理的重要性,他說“現在該講管理了”,這樣才能適應移動互聯網的變革。阿里到底如何拆細,拆細后能否運作自如、迸發拆細的成果?目前仍有較大的疑慮。有人甚至說,把公司拆小是阿里真正的危機。
最近,李彥宏、馬化騰、陳東升、馮侖等多位企業領袖拜訪了阿里。馬云和高管團隊就這場變革詳細回答了企業領袖們的尖銳提問。
他們回來后,我從不止一位企業家口里聽到過這場激烈的問答與評論。其中以江南春的評價最具代表性,他說,馬云在掀起一場具有世界意義的管理變革:如何在充分透明和清晰授權的情況下,把公司的變革交給底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是非常急迫而困難的事。這次拜訪讓江南春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以前主打客戶,很少和員工溝通,但現在不行了,他的廣告屏面臨手機屏的競爭。他意識到公司的商業模式需要徹底變革,自己也要多花時間和員工在一起。上層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基于信息透明和充分授權的底層發動Cye.com.cn。
這場變革非常艱難,充滿不確定性,但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必然。雅虎、谷歌、微軟、思科都希望向移動互聯網轉移。而這次,馬云又開風氣之先,他已經在探索大公司適應移動互聯網挑戰的密碼:拆細公司,依靠年輕的、基層的員工。最終,這個世界上將沒有互聯網企業,只有用互聯網思想管理的企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