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三四線城市相比于一線城市擁有更高的幸福指數,但是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同樣擁有一個標簽就是“迷茫”。一個小時就能環城一圈、上班時間相對穩定、休閑的時間也多起來。可是你甘愿過這樣的日子嗎?甘愿從今天就看到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你嗎?我想,真正愿意這樣生活的人少之又少,畢竟中國是一個有夢想的國家,每個人心中一個“中國夢”。
相比于一二線城市,游戲類App在三四線城市里擁有更高的使用率,45.3%的三線城市青年使用游戲類App,44.1%的四線城市青年使用游戲類App。而在安卓市場里,App游戲也脫離其他類型的App成為單獨的一個類別。從憤怒的小鳥到水果忍者,再到神廟逃亡,再到保衛蘿卜,沒有那么高的操作要求,不需要占用那么多的時間,簡單而又能跟社會同步。因此,這類游戲成為打發時間、輕休閑最好的選擇。
另外,三四線城市青年也更偏愛大眾的、廣泛的、傳統的品牌形式。如果說一線城市的青年喜歡嘗嘗鮮,那么三四線城市更愿意將大眾榜單作為時尚流行的風向標。調查顯示,一線城市的青年更愛新浪微博、人人和豆瓣,而三四線城市則更愛騰訊微博、QQ空間和百度貼吧.
健康醫療教育:被忽視的App領地
除了以上提到的App,我們發現還有很多App正在被中國青年廣泛地忽視。健康、醫療和教育這三類App僅分別擁有3.7%、2.3%和6.3%的使用率。而據美國皮尤調查顯示,19%的美國智能手機用戶在他們的手機中安裝了至少一個與健康有關的App。其中,運動、飲食、體重類應用占據了健康類App列表的頂部。
據統計,在我國健康產業僅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而目前中國個人資產在6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達到270萬人,其中旅游、養生保健、子女教育是他們最關注的三項服務內容。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國內用戶也逐漸開始使用一些運動、醫療類的App,例如nike+、好大夫在線等,隨時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多地被城市人所重視。
另外,80后已經為人父母,他們既熱愛網絡又舍得給孩子投入,似乎兒童教育類App是最有市場潛力的了,然而事實并不那么樂觀。多家從事教育類App開發的人士表示,教育類App與游戲等熱門App相比,盈利還有很大的距離。一方面人們對這類App的認知還很有限,另一方面教育類App的市場同質化情況特別嚴重。因此,在教育類App的市場完善方面,仍需要開發者、教育工作者、市場推廣人員多方的努力,來塑造差異化、成熟的產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