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11月,曹發展的負債合計595.50億元,其中流動負債183.01億元,非流動負債412.48億元,資產負債率68.3%。
“國開行和工行分別有200億左右,另外還與建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等十余家銀行有借貸關系,金額相對小很多。”一名做過曹發展項目的信托公司人士稱,“每家具體有多少,我們的盡調材料里也沒有,政府平臺類項目相比其它項目,信息更加封閉、模糊。”
為了拓展更廣的融資渠道,曹妃甸之前還曾計劃成立曹妃甸商業銀行,但獲得河北省政府批準后,銀監會一直未批,最后沒了下文。
依靠銀行舉債的路子在2010年銀監會整頓融資平臺之后,開始變窄。曹發展開始尋找信托貸款、銀行理財資金、售后回租等方式變相舉債。同時,隨著整個曹妃甸新區債務的不斷擴大以及低于預期的收入增長,潛在的風險增大,金融機構都變得謹慎起來。
2011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年,當年整個曹妃甸新區新增貸款同比減少69億元,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存量縮減,這直接導致曹妃甸的資金緊張。
作為曹妃甸最主要的融資平臺,曹發展由于前期開展項目較多,項目墊付資金量較大,現金流自然也變得緊張起來。2011年其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已為負 數:-26.46億,而在2009年該數值為254.21億。另外其現金比率也逐年下降,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別為67.24%、 19.90%、5.10%。
針對目前的現狀,曹發展董事長劉東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出,出路在于改革原有“管委會+公司”模式,實現政企分開,充分授權企業為曹妃甸開發、建設、運營的主體。另外引入國際金融資本和戰略合作伙伴,改造政府融資平臺,承載和化解政府債務,打造曹妃甸國際控股平臺。
劉東表示,希望引入國際金融資本,在利用好國家現有外匯管理政策的前提下,打造國際金融對沖資本示范區,利用境內外資本成本差額化解政府債務,成立人民幣跨境流動基金,將曹妃甸國際控股公司作為載體,形成千億資本投資額,同時化解曹妃甸政府債務。
融資艱難
“從2012年開始,曹發展董事長劉東開始四處接觸信托公司融資,找到我之前已經和好幾家信托公司談過。”一位與其進行過合作的信托項目經理稱。做完項目評估后很多朋友都對其持懷疑態度,勸他不要 做。
一份信托計劃盡職調查報告中提到,至2011年底,曹妃甸管委會已確認應當向曹發展支付工程回購款8.5億,但直到2012年下旬該筆工程回購款尚 未支付。為緩解資金壓力,曹發展將這8.5億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信托公司擬融資6.5億,期限24個月,到期溢價回購率為13.5%/年,信托報酬1%,財 務顧問費等費用為信托規模的0.5%/年,曹發展集團以其名下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評估價值13億元)作為抵押。并承諾“將唐山市曹妃甸新區管委會因履行 其與曹發展集團約定的代建工程項目的回購收入支付本信托溢價回購款,如政府不能按期履行應收賬款償付義務,則由曹發展集團以其他營業收入履行該回購義 務”。
“這是曹發展向信托公司融資的普遍模式,信托公司發一款應收賬款收益權買入返售信托計劃,預計年化收益9%左右,很容易賣出去。”上述信托人士說道。
目前公開資料可查,2012年10月曹發展委托五礦國際信托發行的一只4億元的信托產品,預期年化收益8.5%。2013年初期,華宸信托、建信信托又先后發行類似的產品,分別融資1.5億、1.8億。
然而隨著曹妃甸債務情況被媒體曝光,信托公司對曹妃甸的償債能力有所擔憂,合作自然受到影響。曹發展原董事長、現任曹妃甸區財政局長張賀青在接受媒 體采訪時表示,風險完全可控。目前曹妃甸工業區管理單位全部貸款余額為368億元,按照CYE合同約定陸續到2024年全部到期,共計產生貸款利息93.7億 元,兩項合計需要還本付息461.7億元。而曹妃甸工業區的資金來源,卻包括地方財政收入、土地出讓收入、活化資產收入和資金政策支持等四個方面。四項收 入相加,政府用于償還自身債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可達到1000億元,遠遠高于還本付息額度。
“目前看來,應該問題不大,曹發展也在準備發個幾十個億的企業債。還有資產管理公司找到我,說想要接這個項目,讓我問問曹發展那邊的意思,如果實在還不上來就讓資產管理公司來接盤。”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曹發展從去年就開始籌備發債一事,最開始打算聯合國泰君安、建銀國際、第一上海發行50億元海外人民幣債,后來又改為先發行50億中期票據,由浦發銀行承銷,目前還未能成功發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