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快的快餐 2014年初,麥當勞開始在佛羅里達州內80家旗下餐廳測試推行60秒免下車服務。測試期間,在午餐供應高峰期的一小時內,顧客付款后最多只需等待一分鐘就能拿到購買的食物。若麥當勞提供餐食的時間超出一分鐘,顧客便會收到一張免費餐券,下次光顧麥當勞時可以用它免費換取一份三明治。 麥當勞并未宣布要將上述嘗試推廣到全美范圍,但此舉的確體現了快餐領域的一種新趨勢。由于菜單和訂單變得越來越復雜,快餐業免下車服務的速度已經減慢。事實上,業內雜志《QSR》進行的“快餐業免下車服務業績研究”顯示,在過去5年中,這類服務的實際速度幾乎全面下降。而且更嚴重的問題在于,免下車服務客戶的數量也正在大量減少,新興的休閑與快餐相結合的餐廳顯然更能吸引他們,這類新生代餐飲公司今年的銷售額上漲了11%。顧客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會問:“如果食物并沒多好吃,而且還必須要去排長隊購買,那我為什么非要去麥當勞和漢堡王呢,還不如去Chipotle(注:墨西哥風味連鎖餐廳)或者Panera Bread(注:出售烘焙食品和咖啡的連鎖店)買吃的。” 面對新生代餐飲公司的挑戰,快餐業巨頭采取的應對之策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提升生產供應的速度,讓快餐真正做到“快”字當頭。除了麥當勞,其他快餐品牌也都在嘗試提高運營效率。例如Checkers and Rally’s快餐店近日就將其標志性的雙通道免下車服務設計改為單通道訂餐,但增加了持有平板電腦的接單服務生,希望以此加快為消費者供餐的速度。 Checkers公司是Checkers and Rally's 餐廳的經營者,總部位于佛羅里達州坦帕市。該公司負責連鎖店開發的副總裁Jennifer Durham表示:“我們能同時滿足訂單需要和生產線分流。把訂單流程分解后會發現,耗時最久的過程是顧客挑選和確定餐點。所以,假如顧客并未提出任何特殊的要求,外帶訂餐服務的時間通常要比在實體店窗口下單的時間短。我們的目標是從顧客下單到完成供應的整個操作過程不超過三分鐘! 包括主打墨西哥卷餅的Del Taco在內的其他快餐公司也在利用平板電腦解決訂餐擁擠的問題,而另一些公司則依靠移動App縮短顧客等候用餐的時間。麥當勞正在內測某些讓用戶能提前下單的App。漢堡王最近也推出了一款App,使得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付賬,另外他們還可能推出一項移動下單服務。不僅如此,墨西哥餐飲品牌Taco Bell也將發布一款移動下單應用。 有了蘋果公司的iBeacon技術助陣,店鋪與餐廳都可以向iOS設備的用戶發送與他們所在地有關的訊息。隨著該技術的發展成熟,餐飲業品牌將能更方便地啟用具備下單并支付功能的App,進一步提高快餐的速度。 越來越年輕的高管 2013年6月,Daniel Schwartz被任命為漢堡王公司CEO。超大型公司的最高領導權力交接歷來都是圈內最看重的大事件,而Schwartz的晉升因其34歲的“低齡”格外引人矚目。當然,這并非個案,因為漢堡王的CFO才28歲,而該公司的北美區運營總裁也不過37歲。 同樣,其他連鎖機構也表現出了領導層年輕化的趨勢:Cinnabon公司女總裁Kat Cole執掌大權時只有32歲,Menchie公司CEO Amit Kleinberger統領這家飛速成長的酸奶品牌時年僅28歲。 新一代會領導公司走向何方?眼下很難確定“X一代”和“Y世代”榮升連鎖業要職的具體原因,但可以發現,互聯網圈對這種潮流產生了一定影響。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與雅虎的CEO瑪麗莎·梅耶爾已經贏得了業界認可。他們讓世人相信,年輕人有能力在企業權力的金字塔尖上站穩腳跟。 科技行業中反等級制度的管理特色目前也正在改變商界文化。躋身企業最高管理層再也無須論資排輩,有實力的管理人才再也無需經歷“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無論為企業效力多久,只要具備足以勝任職位的精力和技能,任何員工都可以成功晉級,榮升高管。 初創企業的文化也推動著連鎖機構創始人年輕化的步伐。例如Jason Parker和Steven Parker兩兄弟,20歲出頭就創立了連鎖酒店K-9 Resorts。Sean Kelly年方25歲就走上了創業之路,成立了健康食品連鎖販售公司HUMAN Healthy Vending,F如今,高等學府都以成立公司為主旨講授企業管理和MBA課程,無怪乎連鎖領域也涌現出了一批成就驚人的青年才俊。 越來越普及的健康餐飲 如果翻看過去幾年連鎖經營業的潮流榜單,會發覺早有專家將健康類快餐稱為是一種新興趨勢,可惜其從未風行于世。不過明年這種健康概念倒是極有可能嶄露崢嶸。 實際上,真正有意推行健康快餐的連鎖機構已經開始試水市場了。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便是Freshii連鎖店,目前他們的連鎖店數量已突破100家。這家公司定下目標,到明年年底要讓旗下店面達到250家。Freshii提供藜麥飯和沙拉卷這類平價又便于享用的健康食品。它或許無法改變那些快餐鐵桿粉絲的口味,但能為那些忙碌卻注重健康的顧客提供合心意的替代選擇。 由母公司經營所有連鎖店的LYFE Kitchen也在進行這類探索。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曾在麥當勞擔任過高管,如今,該連鎖店已在美國各地開設了十多家店鋪。即使是尚未設立任何特許連鎖店的2Good2B也躍躍欲試,有志于打造提供無麩質食品的連鎖網絡。 可是,究竟是什么讓我們最有理由相信健康類快餐會風靡起來?答案在于健康餐飲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不再是土豪的專利。過去,連鎖快餐品牌都會將一切可能體現些許健康理念的食品作為賣點,大肆宣揚,例如麥當勞就曾在上世紀90年代初推出含有海藻提取物的減脂漢堡McLean Deluxe。 今時不同往日。就在去年,連鎖餐飲兄弟品牌Hardee’s和Carl’s Jr.的菜單上增加了一道炭燒鱈魚,卻幾乎根本沒有在相關廣告中提及這道菜有益健康。去年夏季,Taco Bell推出了蛋白質營養菜單Power Protein Menu,不但并未標榜它是“健康食品”,還在相關的商業宣傳片中開起了健身者的玩笑。 消費者越來越習慣Chipotle和Panera Bread這類秉持多種快速健康理念的餐飲店。他們期待健康食品可以成為菜單上固定提供的日常菜品,而并非只進行短期推廣的特別餐食。希望明年快餐業可以盡量滿足這種消費者需求。譯 | Tino (本文作者Jason Daley為《Entrepreneur》雜志常年撰稿人,現居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