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網絡音樂倉庫”新生意
2002年下半年,經常在網上東游西晃的他,終于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網絡歌曲開始流行,網絡歌手數量激增。他想,自己何不搶先建一個網絡音樂網站!
當時中國的互聯網已高度普及,城市里家家戶戶及每間辦公室幾乎都已聯網,上億的上網人群中潛伏著數量龐大的網友歌迷。而當時電腦多媒體軟件也已普及,很多網友用那些軟件幾分鐘內就輕松錄下了自吟自唱的歌曲,結果互聯網上到處散亂著網友歌迷上傳的大量網絡歌曲,它們有的是模仿明星的翻唱,有的是胡亂搞笑的改唱,有的是煞費心思的原創……
與唱片公司制作精良的專業歌曲相比,這些網絡歌曲當然很粗糙,音樂圈內和傳統人士都對這種“網絡快餐文化”不屑一顧。而當時,國內也還沒有一家專門為那些網絡歌迷提供專業服務的互聯網站。
聯想由此展開:這樣一種“網絡音樂倉庫”式的網站,將如何賺錢?他設想了以下幾種贏利模式:
1.大量網友的會員費,將能維持網站的生存。
如果自己的網站只收取價格低廉的會員費,提供足夠網上空間讓網友自由上傳或下載網絡歌曲,短時間內必將吸引大量網友。
2.網友的大量原創音樂,將能分食唱片公司的利潤。
集合網友的力量,自己的網站短時間內也將積累數量龐大、成本低廉的網絡原創音樂。中國有很多為高昂制作成本而苦惱不堪的中小傳統唱片公司,如果讓他們來自己網站挑選和購買這些原創音樂,將帶來豐厚利潤。
3.豐富的網絡音樂資源,將賺足上億中國手機用戶的錢。
自己網站上豐富的音樂資源,還將是一個更驚人的巨大市場:通過手機彩鈴等移動增值服務商,銷售給數以億計的中國手機用戶!
……
“現代音樂的產生已出現兩種方式,一種仍是通過傳統唱片公司,另一種是通過網絡誕生。中國音樂產業的環境可以說是‘非常變態’的,盜版的嚴重及互聯網的免費下載,已造成傳統唱片公司制作的音樂在唱片銷售上已無利潤——很多藝人發唱片只是為了提高知名度,而他們40%的利潤已來自演出、代言等,60%的利潤來自彩鈴點歌等無線收入。與此同時,網絡產生的音樂卻蓬勃發展,每天都有很多網友把他們的原創音樂無償貢獻到網上。”
“網絡音樂產業將興起,并取代傳統唱片公司;現代音樂的消費將從線下向線上發展,從買唱片到網上或無線下載——既然我已看清了這么一個至關重要的環境變化,為什么我不搶先去做這個‘網絡音樂倉庫’式的網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