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撿來12只野雞蛋 成就了一個百萬富翁 青年農民黃長生,靠從山上撿到的12只野雞蛋起家,如今已成為擁有300萬資產的老板,這一奇跡讓許多創業者驚嘆不已!
要賺錢,得靠腦子
1964年7月12日,黃長生出生在江西省銅鼓縣大土段鎮大土段村,這個1000多人口的村子長期因交通閉塞,山多田少,經濟十分落后。
1994年下半年,黃長生告別妻兒,和一位鄰居前往廣州打工,在一建筑工地擔水泥沙漿賺點辛苦錢。轉眼到了1995年的中秋節,黃長生和另外3位民工準備去打打牙祭。在一家小餐館,他們要了個菜花蛇火鍋和2斤散裝白酒,結賬時,老板告訴他:一共200元,其中火鍋180元!黃長生一聽嚇了一跳,這菜花蛇充其量也就是2斤重,這在自己那個山村里花20元已是出了天價,誰知在這里竟要價180元!打這時起,黃長生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賺錢得動腦子,靠賣苦力一輩子也沒有出頭之日,他決定辭工回家再想辦法。
12只野雞蛋賺了“大”錢
1995年年底,黃長生帶著2000元血汗錢回到了家里。
1996年清明節那天,黃長生領著兒子、侄女上山去給父親掃墓。突然,在墓地旁的雜草叢中“呼”的一聲驚飛了一只野雞,幾個孩子好奇,一擁而上鉆到草叢里尋找,竟意外發現了一窩野雞蛋,黃長生數了數,一共是12只。
當時黃長生并未在意。回到家里,他突然想起了在廣州吃火鍋的事:自己何不把這些野雞蛋孵出來試一試?興許能掙幾個小錢。可是在村里,孵野雞蛋是從來沒人干過的事,村民們都認為黃長生是異想天開。然而黃長生并不在意,他首先找了只母雞去孵,沒想到孵了7天后,母雞就死活不肯再進窩。他尋思了一番后,弄來一只100W的燈泡吊在籮筐里,上面用毯子蓋住。過了一會兒用手一摸,感覺溫度過高,再換成60W的燈泡,用手摸摸剛好合適。有時停電,黃長生就將雞蛋小心翼翼地裹好,抱在懷里加溫。24天后,終于有8只毛茸茸的小雞破殼而出。
看著一只只可愛的小雞,黃長生心里十分高興。他將8只小雞放在紙箱里,并弄來一些玉米、黃豆、高粱等打碎喂給小雞吃。又過了40天,小雞最大的已長到了8兩,其中有6只母的,2只公的。
1996年農歷8月17日,黃長生飼養的野雞開始產蛋了,他捧著產下的第一個野雞蛋,心里熱乎乎的,這么久的苦總算沒白吃啊!接著,其余幾只野雞開始陸續產蛋。因為產下的蛋較多,再用老辦法孵化是行不通了。9月底,他請來篾匠做了幾個蒸籠,將野雞蛋鋪在蒸籠里,再罩在一個大木桶上,在木桶里放上4只燈泡,自己設計了一個控溫器將溫度控制在37℃至39℃之間。
這樣邊產蛋邊孵化,到1996年年底,黃長生便有了300只野雞,黃長生高興之余,漸漸感到了一種壓力。為了養這些雞,光買飼料便花了2000多元,搭雞舍又耗去了3000元,不但花光了自己打工掙來的血汗錢,還欠了幾千元的債。看熱鬧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可就是沒人提起過買野雞的事。
沒人買,這300只野雞還得繼續養著,黃長生只好四處借錢買飼料。忍無可忍的妻子大罵丈夫是鬼摸了腦殼,一年到頭錢沒賺到,成天圍著野雞轉,還欠了一屁股的債。黃長生為這些野雞也整日悶悶不樂!
元宵節后的一天,黃長生正坐在家里發愣,一位姓張的港商通過當地人介紹,專程找來要買他的野雞。港商問他,160元一只賣不賣?黃長生聽了一陣狂喜,160元一只,300只可是48000元。這筆錢對他來說可是一筆很有誘惑力的大數字呀!黃長生畢竟不同于一般的農民,他略一思索,既然這鬼東西這么值錢,可千萬不能全部賣掉。于是,他答應將2斤以上的賣掉,抓來一數,剛好120只,賣了19200元。
黃長生養野雞賺了大錢的消息轟動了當地,沒多久,宜春地區行署副專員帶領銅鼓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和當地新聞媒體的記者趕到他家開了個“特色農業現場會”。沒想到這個現場會竟幫了他的大忙,此后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大酒店紛紛找上門來訂貨。
1997年冬,黃長生花8萬元買下當地一家祠堂作為養殖基地,繼續擴大規模。黃長生是土生土長的山里人,對野雞十分熟悉。當地的野雞有許多種,有一種蘆花野雞,毛長個大,最重的達12斤。此外還有雉花雞、角雞、錦雞等。他找到當地的獵戶,告訴他們,只要捕到活野雞,愿出高價收購。獵戶們自然樂意,拿著網深夜上山去捕捉。沒多久,獵戶們便給黃長生送來了4只不同種類的野雞。他在省科委專家的指導下,利用不同種類的野雞進行人工雜交,成功地培育出一個新品種———錦風野雞。
錦風野雞食料粗,耐寒耐熱,不但外形美觀,而且肉質細嫩,商品雞4到5個月便可出欄。
由于肯動腦子,加上勤勞肯干,黃長生的養殖業越做越紅火,到1998年末,他便有了100多萬資產。
“美石蛙”帶來的另一次商機
黃長生不是那種輕言滿足的人,他一直籌劃著將自己的養殖業做得更大更好。
大土段村的小溪里有一種石蛙,個頭大,味道美,在市場上每斤可賣20元。附近有不少人抓來養過,但養殖的要求極高,尤其是生長慢,一年到頭才長2、3兩。因為難養,所以有很多嘗試者最后都以失敗告終。
1999年8月下旬,黃長生從縣城一家酒店的廚師的刀下花40元買回2只石蛙,回到家弄了個水池養起來。40天后,石蛙產卵了。他把這些卵舀起來,放進一個訂上蚊帳布的小木框里,再放進水里。3天后,小蝌蚪出來了,可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小蝌蚪便死了個一干二凈,黃長生見了心疼得要命。他仔細想了想,可能是溫度太高了!
沒多久,石蛙又產卵了。這次,小蝌蚪出來后,他在蚊帳上剪了一個小洞,讓小蝌蚪自己游出去,自行調節水的溫度。這一招果然見效,成活率居然達到了80%。幾天后,他將蛋黃搓碎投到水里給小蝌蚪吃。1個多月過去,小蝌蚪變成了幼蛙。黃長生在水池里放上幾個木架子,讓幼蛙跳到上面棲息。
可是,給幼蛙找食物卻讓黃長生犯了難,買專門的蛙飼料成本太高,到底讓幼蛙吃什么呢?10月的一天,黃長生跑到武漢某特種動物養殖基地,買回幾只美國青蛙,然后將美國青蛙和石蛙進行人工雜交。1997年7月,石蛙竟意外地產下卵來,40天后便長成了幼蛙,大的竟有了150克。黃長生異常興奮,自己的試驗終于成功了,他將這個新品種命名為“美石蛙”。
“美石蛙”食料粗,主要吃干魚蝦,吃一斤干魚蝦能長1.2斤以上,3個月便可長成商品蛙,最大的體重達900克。因為“美石蛙”是土洋結合的產品,仍像石蛙一樣味美肉鮮,進人市場后每斤賣到了25元。僅去年一年,黃長生靠養殖美石蛙一項就凈賺了10余萬元。
成功沒有秘訣,機會靠自己把握
黃長生的養殖業正朝著他心中的理想不斷發展,原先購買的那個占地4000平方米的祠堂已遠遠難以適應他發展的需要。1999年8月,他又新建了一個占地5000平方米,造價50萬元的分場。
分場建成后,黃長生注冊成立了德盛珍禽開發公司。如今,他養殖的野生動物供不應求,往往還未到出售期就有人上門找他簽下了訂單,產品除了在沿海地區十分走俏外,還打進了包括日本、新加坡在內的國際市場。
目前,黃長生的公司擁有種雞2000余只,商品雞10萬余只,商品蛙1萬斤,總資產達到300萬元。黃長生以其堅韌的創業精神和良好的效益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農民企業家”稱號,被共青團中央評為“農村星火科技帶頭人”。靠12只山里人司空見慣的野雞蛋創下了300萬的財富,黃長生的創業經歷既沒有秘決,也絕不是偶然。它將會給眾多創業者帶來諸多有價值的啟示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