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頒獎活動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今年36歲的“鋼鐵小子”——德龍鋼鐵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立國名列其中。
“丁立國1993年創辦唐山長城軋鋼有限公司,2000年購并停產兩年、瀕臨倒閉的邢臺新牟鋼鐵公司,僅用8個月扭虧為盈,經過3年成功經營,使企業的生產能力由原來的年產15萬噸提高到120萬噸……2005年,德龍控股在新加坡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民營鋼鐵企業。在他的帶領下,德龍公司連續4年實現快速發展,企業資產市值達35億元,2005年上半年實現利稅7億元,進入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他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先后解決2800余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為希望工程、扶貧濟困等捐款捐物上千萬元。”評選活動辦公室在介紹丁立國時如是說。
那么,“鋼鐵小子”究竟是怎樣煉成的?他在問鼎“十杰”之后的新目標又是什么?
■ 乘南巡春風 淘第一桶黃金
丁立國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縣度過了自己的中學時代。改革開放初期的新思想在他腦海里扎下了根,他不安于現狀的心里埋下了經商的夢想。
那時,在縣城機關工作的父母更希望他考重點高中、上名牌大學。然而,丁立國對經商興趣遠遠高于苦苦攻讀,他設想著高中一畢業就到深圳打工。
1989年,在父母的“壓力”下,丁立國考上河北理工學院機械系。在兩年的大學生活中,他始終沒有忘記商場的誘惑。丁立國說,那幾年機械的書沒看多少,國內貿易、市場營銷等經營管理類的書倒讀了很多。
1991年,丁立國大學畢業。這年春天,丁立國連畢業證都沒來得及領,就獨自一人跑到深圳,并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應聘到深圳市福田區物資局。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深圳,就像一個初級老板培訓學校。在那里,丁立國學會了經商不要首先考慮自己賺多少錢,先應該為合作伙伴算賬,看他能掙多少錢,然后把自己的利潤加進去。
深圳市福田區物資局的業務可以做到全國各地,年輕的丁立國通過老家唐山這個全國重要的鋼鐵資源基地,先后為單位聯系了幾批鋼材。到年底一算賬,他竟然超過了物資局資深的老業務員,成為當年完成進貨任務最多的職工。
小平同志“南巡”使中國經濟進入一個騰飛期,“鋼材”成了當時大家交流最多的詞匯之一。1993年,已經在深圳闖蕩兩年的丁立國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回家鄉唐山創業。丁立國說:“對于沒有任何背景的年輕人來說,機遇是起步的基石。我比其他人幸運的是,抓住了機遇。”
丁立國回憶說:“當時我還不清楚怎樣管理企業,企業就開始盈利。”這一年丁立國賺取了創業的第一桶金。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別人用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積累財富的起步階段,他只用一年就完成了。
然而,鋼鐵行業瞬息萬變,1994年鋼鐵價格一下子跌到谷底,全國各地的原材料漲價,鋼材滯銷,許多小軋鋼廠難以為繼,紛紛停產。丁立國的企業也不例外。丁立國認為,鋼鐵行業的嚴冬到了,但是整個行業并不疲軟。他利用第一桶金在家鄉成立自己的貿易公司,專營鋼材貿易。
在這個過程中,丁立國發現,僅僅利用原來掌握全國各地鋼材信息和渠道的優勢還遠遠不夠,擁有信息并不一定擁有市場,只用掌握了行業終端產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1995年,丁立國開始從鋼材貿易轉向鋼鐵實業,不久他組建立國集團,開始打造自己的鋼鐵王國。
此后,丁立國涉足房地產等行業,但均不成功,最終又回到他最熟悉的鋼鐵行業。他說,鋼鐵是一個可以做一輩子的產業。1999年,他開始收購一些縣辦大中型國企。不到30歲,丁立國已經在河北民營企業界小有名氣。
■ 二次創業 志在做精
丁立國認為,鋼鐵行業是有規律的,產業不會一軟到底。他期待著另一個騰飛期來臨。
1999年末的一天,河北省農行的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個項目,邢臺市有一家鋼鐵企業,因管理不善停產幾年。這家企業大部分貸款源于農行,農行希望有實力的企業接盤。
丁立國當天趕到邢臺,而眼前破敗的鋼廠依然讓他很吃驚。
邢臺新牟鋼廠是一家中型企業,由于連續幾年市場低迷和粗放式管理,企業陷入惡性循環,長期拖欠電費、稅費、客戶貨款、工人工資、銀行利息,到1998年停產時,資產負債率高達122%。
丁立國立即做出創業的第二次重大選擇,接手邢臺新牟鋼廠。他說,至少可以算三筆賬,一是財務賬,肯定不值得;二是發展賬,企業加強管理可以有更多發展空間;三是市場機遇賬,中國新一輪經濟快速發展期已經啟動。三筆賬算起來,機遇大于風險。
2000年4月18日,丁立國率領從唐山立國集團抽調的各類精英,進駐邢臺新牟鋼廠。6月8日,高爐重又點火。8月底,鋼廠的生產已恢復到原設計能力。
產品一下線,正趕上全國鋼材市場的恢復性上漲。丁立國說,運氣光顧善于抓住機遇的人。新牟鋼廠創造了一個奇跡,只用8個月就扭虧為盈,當年納稅60萬元。
隨后,丁立國連續3年對企業進行升級改造,累計投資13億元,使企業的生產能力由原來的年產15萬噸,提高到2002年的年產120萬噸。這一年新牟鋼廠納稅6000萬元,正式更名為德龍鋼鐵,進入河北省重點鋼鐵企業行列。
爾后,德龍鋼鐵第三期改造則引起企業管理層爭論。一種觀點認為,近期全國鋼材價格仍在上升,擴大生產就能帶來更多利潤。但丁立國認為,做鋼鐵產業不能短視,行業已過熱,總會有冷的時候,國家扶持的是技術含量高的鋼鐵企業。最終,公司決定拿出原本用于擴大規模的5億元資金,全部投入到高技術附加值的中寬帶鋼生產線。
2003年,德龍鋼鐵成為國內少數能夠生產技術難度較高的板帶生產廠商之一,產品出口到韓國浦項、LG等國際知名企業。
2004年以來,在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的大背景下,德龍鋼鐵依然顯示出勃勃生機。2005年3月8日,德龍控股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民營鋼鐵企業。200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利稅7億元,進入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
如今,德龍鋼鐵已成為我國中寬帶鋼廠領軍廠家,可以影響全國中寬帶鋼的價格。“我們不是做大而是做精,搶先一步發展了國家政策扶持的高端產品。”丁立國說。
他同時表示,要做鋼鐵行業百年老店需要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在鋼鐵行業第一方陣中。
■ 富而思源 富而思進
2000年7月,對丁立國來說,是人生的一道“大坎兒”。在一次車禍中,他頸椎嚴重受損,險些癱瘓。他說,這段時間他思索了許多問題,對財富的價值、成功的含義有了更深的認識。
丁立國說,“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瞬間就可能消失,生命消失的時候財富失去意義。掙百萬元以上是自己的,掙千萬元以上就是企業的,掙億元以上不管你承認與否,實質就是社會的。為個人生活享受奔波,那是掙錢;為社會利益而奮斗,才叫事業。”
2003年,丁立國與其他24名民營企業家共同倡議,在全國工商聯系統發起了“讓百萬貧困農民脫貧,百萬下崗職工就業”的“雙百萬”活動。
德龍鋼鐵吸納了2800多名下崗職工,在丁立國眼里,“下崗職工不是包袱,而是企業一批難得的財富”。
丁立國認為,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他把員工培訓作為公司給予職工最大的福利,每年投入百萬元巨資進行培訓,并給每位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舞臺。
“發展的德龍不但追求企業的發展,更注重培養有崇高理想和良好道德風尚的德龍人。”在丁立國看來,以人為本、以德治廠,“敬業報國、誠信守法”,是對企業名字中“德”的最好詮釋。
丁立國帶頭捐款籌集德龍職工內部互助基金。1998年,他還為自己的母校——河北理工學院設立“立國濟資助學獎學金”。連年來,丁立國為各類公益事業捐款、捐物累計1000多萬元。
對事業、對員工、對社會的傾注,給丁立國帶來了許多榮譽。近年來,他先后榮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北十大杰出青年、河北十大杰出青年企業家、河北省勞動模范、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日前,又榮獲“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在抵達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這樣一個榮譽的高峰之后,您給自己設定的新目標與要抵達的高峰是什么?”
丁立國日前對記者表示:“‘十杰’的榮譽是對我青年階段的至高評價,它恰恰是一個開始,使我在今后更長的道路中時刻提醒自己無愧于這個稱號。我希望用我一生的努力去印證它,用它所給予我的持續動力堅定地走向未來——在20年之內,成為全世界鋼鐵行業內最有影響力的企業。”
人物小檔案
丁立國,1970年1月出生;1989.9-1991.7河北理工學院機械制造專業;1992.8—1993.9唐山長城軋鋼有限公司經理;1993.9—1998.8唐山長城總公司董事長;1998.8至今河北唐山立國實業集團公司董事長;2000.4至今邢臺德龍鋼鐵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2002.4清華大學MBA研修班進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