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農民 吳勝營:“烤——雞——蛋……”
這是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小吃一條街。
相傳,清朝時期博山曾出過好幾名御廚,而這些給皇帝做飯的人,只要回鄉就會來這里顯擺自己的手藝。久而久之,這條街上就會聚了一批很有歷史的地方名吃。 2004年三月的一天,一聲“烤雞蛋”的叫賣聲突然從街角傳來,人們發現,從此這條街上多了一種最沒歷史而又最為新鮮的小吃。
吳勝營:“烤雞蛋, 烤雞蛋,5毛錢一個 ,5毛錢一個 。買嗎?”
賣烤雞蛋的人叫吳勝營,是博山區池上鎮楊家村農民。他十年前開始在博山城里做白酒生意。從起初的零售批發一直發展到自主生產。那么,他為什么后來要改行,又為什么偏偏會想到賣烤雞蛋呢?
2003年秋天,吳勝營盤算著把白酒生意做大,便東拼西湊投入了二十萬元,結果市場不聽使喚,生產出來的酒怎么也賣不出去。到頭來錢沒掙著不說,身后還欠了十三萬元的外債。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農民 吳勝營:“好多去找我要債的 ,幾乎是天天都有。我那時候的日子啊,是天亮怕天黑,天黑怕天亮。”
困境中的吳勝營每時每刻都在幻想著,通過一個好項目來賺錢還債。
吳勝營:“做酒吧,可以說有點自不量力了,我根本沒有實力和大的酒廠抗衡。還是考慮點較現實的,就是投資比較少容易起步的。”
秋天的博山城里彌漫著各種燒烤味。看到燒烤業正在走俏,所以吳勝營賺錢的目光首先盯在了燒烤上。有過白酒的教訓,這一次他特別注重了市場調查。那段時間,他成了燒烤攤上的常客。
吳勝營:“烤的食品有烤雞、烤腸、烤肉,烤什么的都有, 包括最普通的烤地瓜的也有 ,但是消費量大的食品當中,惟獨就是沒有一個烤雞蛋 。我想如果攻破的話 ,這個東西市場潛力是很大的。”
發現市場上沒有烤雞蛋,吳勝營興奮不已。吳勝營想,雞蛋是大眾食品,對大多數人來說,雞蛋無外乎蒸、煮、炒、炸這幾種吃法,如果搞出一種新吃法,人們一定會感到新鮮,要是這種吃法口味還不錯,那么其中的商機就不言而喻了。
吳勝營:“我很小的時候,因為是家庭困難 ,那個時候 平時吃雞蛋也很少的,偶爾吃一吃,把那蛋磕出來之后蛋殼總是多少留一點蛋清的,舍不得丟,就放在土爐子上稍微烤一烤。雖然很少, 但味道很香的。”
兒時的記憶讓吳勝營堅定地認為,烤雞蛋的口味一定沒錯,如果能烤出一個既好吃又保持原狀的雞蛋來一定會有市場。
當然,雞蛋烤不出來的話,一切都是空的。那么,這個烤雞蛋究竟怎么去烤呢?
2003年10月,吳勝營的烤雞蛋工程從土爐子里正式啟動。
吳勝營:“它溫度不好掌握,有時候要趴上去看,恰巧你去看的時候,一下就爆了爆得我滿臉是灰。”
弄臟臉不要緊,重要的是,這么直接放在火上烤顯然不是個辦法。為了避免雞蛋爆裂,吳勝營給雞蛋裹上了泥。
這雞蛋可是用錢買的,看著雞蛋一顆一顆 接二連三的爆裂,妻子終于坐不住了。
吳勝營的愛人:“看他一天折騰好幾十個雞蛋,把雞蛋都廢了,當時因為做酒又賠了很多錢。生活就比較困難了。你說要債的什么的比較困難,他再瞎折騰,就和他打仗 吵嘴什么的。”
吳勝營:“哄吧,我是怎么說的,因為我每天都浪費好多雞蛋些,我本來是做了30個,浪費了30個,我就和他說我用了10個 8個。”
吵歸吵,可雞蛋還得繼續烤,只是這烤的方式看來確實是要改改了。
吳勝營知道問題出在溫度上——土爐的溫度難以掌握。那么用什么辦法才能控制溫度呢?一來二去吳勝營想到了烤箱。 他花300元錢買回了一臺舊烤箱,但試驗了多種方法,還是不能成功,每一次,不是時間過長,就是溫度過高。
吳勝營:“研究的過程中,最怕一種聲音,什么聲音呢,我一聽‘轟’,哎呀那心啊,猛的一寒。”
雞蛋既要烤熟還要不爆,時間和溫度必須恰到好處。
經過上百次的試驗,吳勝營終于找到了烤制雞蛋的最佳溫度和時間。就在2003年冬第一場雪的那個晚上,吳勝營的烤箱里再沒有傳出那種讓他“心寒的聲音”。
吳勝營:“烤了10來個雞蛋都沒爆, 我就跟她說,老婆,你看我成功了。”
吳勝營的愛人:“他說,老婆,我烤出雞蛋來了, 你嘗一下. 我嘗了一下,哇, 真是,你太好了,你終于把雞但烤成功了,這樣我們肯定有市場的,多烤一些我們出去賣.打開市場以后 ,掙好多好多的錢,我們就把債還上了。”
完整的雞蛋終于烤出來了,可吳勝營并沒有急著去賣。吳勝營想,這樣烤出來的雞蛋,雖然看上去和煮雞蛋區別不大,但吃起來明顯要比煮雞蛋勁道,要占領市場就要突出咱的這個特點。 吳勝營特意找人趕制了一枚印章,當天晚上和妻子一起,給烤熟的所有雞蛋上都印上“勁道”兩個字。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第二天一早,夫妻倆就帶著他們的“勁道”蛋喜滋滋的來到街上,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大大出乎他們的預料。
吳勝營的愛人:“一個小孩要,他母親給他買了一個,那小孩嘗了一口,嫌不好吃,他母親又嘗了一口,說你這叫烤雞蛋嗎?這不是煮雞蛋嗎!你怎么還騙人,拿煮雞蛋當烤雞蛋賣.我一聽有點氣得慌。”
吳勝營:“忍著吧.忍著我就想,到了這一步還得繼續做。”
第一次賣雞蛋雖然失敗,但吳勝營并不懷疑自己當初對市場的判斷。這烤雞蛋的想法肯定沒有錯,因為燒烤市場那么火,而烤雞蛋的確還是個空白點;賣不出去并不是市場問題,而是咱的烤雞蛋還沒有“烤”好。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使烤雞蛋既好吃又好看呢? 有一天,吳勝營突然想到了一種新做法。
吳勝營:“這時候我就開始轉變了思路.說起來這個很滑稽了,實際上轉了一個圈,解決了什么問題,就是一個完整的蛋煮熟了之后才能烤.就是這么一個非常原始的結論。”
生雞蛋要烤完整非常困難,而先把雞蛋煮熟,去皮后再烤,既好保持它的形狀,又容易加入各種調料——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吳勝營在折騰了將近半年之后才弄明白。
吳勝營果斷淘汰了用生雞蛋直接烤制的方式,轉而烤起入味的熟雞蛋。經過反復比較,他終于掌握了時間與溫度的配比,徹底解決了一直困擾他的爆裂難題。
2004年2月,就在家家戶戶新桃換舊符的時候,吳勝營的第一盤烤雞蛋終于新鮮出爐!
吳勝營:“烤出來之后我又想,還是得先到市場上去看一看消費者的看法和歡迎程度如何。”
烤的好看不算數,賣出去才是硬道理。吳勝營悄悄來到市場,在人們詫異的目光中,忐忑不安地賣出第一顆雞蛋。
吳勝營:“當時我怕他 吃了感到口味不滿意,我也不敢問他,就兩眼死死盯著他,看著他嚼得很仔細,慢慢的,越嚼我心里越怕,怕他給我又再吐到地上。最后他仔細嚼一嚼猛一下咽下去了,咽得很猛。我看他咽下去以后面部還帶著笑容,我就偷偷地一塊石頭落地了”
吳勝營信心大增,第二天就和妻子把雞蛋擺在家門口的小街上。現在,這里已經成了吳勝營烤雞蛋的固定銷售點之一。
吳勝營:“買幾個?”
消費者:“多少錢一個? ”
吳勝營:“5毛錢。”
消費者:“我來我來,你好意思!味道不錯,再給我一個”
消費者:“太奇妙了,雞蛋也能烤。鉆這個市場空子 市場上沒有的他會想出來,這個人挺聰明。”
后來吳勝營又堂而皇之的端著盤,擠進了這條似乎永遠都這么熱鬧的小吃街。從此,這條街上增添了一種叫烤雞蛋的小吃。
在這里,他每天可以賣出四五百個烤雞蛋。這位幫著吆喝的人叫王延春,是過去吳勝營白酒生意圈里的好朋友,他當初對吳勝營烤雞蛋的做法并不以為然,但現在他也承認了這個不起眼的小本生意確實大有賺頭。
吳勝營的朋友 王延春:“這個烤雞蛋的綜合成本 ,你這樣算一下,生蛋3毛錢的成本,現烤現賣的話,就加3分錢的成本那這樣 一個就3.毛3,賣5毛的話,一個蛋就1 毛7的利潤。
一個雞蛋賺1毛7,這樣一算,利潤是不算小,每月可以收入兩千元左右。但吳勝營并不滿足,因為就這種賣法,他的13萬外債何年何月才能還完呢?
吳勝營:“這個時候我就想,能不能把市場做得更大一點,收入快一點,特別是還債要快一點”
吳勝營開始打起了雞蛋用量更大的飯店的主意。當然,飯店這個市場可不是那樣輕而易舉就能占領的。
吳勝營:“多數飯店都不感興趣,有一個飯店,我去了5、6次都不要我的。”
飯店經理 李樂娟:“他來過好幾次給我們雞蛋,我對雞蛋不感興趣。”
吃了幾次閉門羹以后,吳勝營琢磨了幾天終于想出了一招。回到家里,他一頭鉆進廚房,一口氣用烤雞蛋做出了六道菜,第二天又去街上印制了一沓菜譜。
飯店經理 李樂娟:“來了幾次之后又來了,拿著菜譜來說 ,你看看菜譜上的雞蛋做法挺好,就給我留下20個雞蛋讓我試試。”
吳勝營:“我怕他第一次做菜 不放心,我親自到廚房幫著他做, 從怎么切怎么配一直到最后就做成成品。”
飯店經理 李樂娟:“結果一試,顧客吃了都挺滿意。后來越來越好,一天用他的二三百個。”
這之后,吳勝營又如法炮制,一個月內聯系了10多家飯店。這些飯店每天要用他的1千多個烤雞蛋,一天就可以給他帶來100多元的收入。
飯店市場打開以后,吳勝營緊接著改進了烤雞蛋的包裝,注冊了商標,使產品一舉進了當地的超市。市場需求在一天天增大,遇到急活兒,吳勝營還得找親戚朋友來家里幫忙。忙碌中,吳勝營的13萬外債已經基本還清。
烤雞蛋市場的不斷擴大,給吳勝營增加了賺錢的希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困惑。吳勝營的烤雞蛋現在全部要在家里完成,狹小的空間制約著烤雞蛋的產量。他夢想著建一個能烤出更多雞蛋的廠房,擴大生產規模。這樣一來,資金、技術、管理等一大堆陌生的詞匯,又成了需要吳勝營去用心琢磨的難題。
(稿源:CCTV7《致富經》欄目 編導:張帆 攝像: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