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2月6日,倫敦時間早上8點,王瓊作為陜西楊凌博迪森公司的董事長,敲響了倫敦證券交易所AIM市場的開盤鐘聲,博迪森也成為首家在海外三地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yè)。
當日,博迪森以9.10英鎊(約16.20美元)開盤,總市值當天達到1.62億英鎊(2.85億美元),成為AIM市場上市值最大的中國公司。
10年前成為下崗女工的王瓊,一定沒想到,10年后的今天,她會成為中國首家海外三地上市民營企業(yè)的董事長,也一定沒有想到,當年身上僅有3000元錢的她,今日會成為當初做夢也不敢想的億萬富翁。
而今王瓊依然未改敢說敢干、做事潑辣的西北人本色。她個子不高、短發(fā),透著精干,說話間習慣性地扶一下眼鏡,談到此次倫敦上市的艱辛,干脆的就一句話:"就像打了一場仗"。
采訪王瓊的話題,是從作為下崗女工時的王瓊開始的。
下崗后,憑3000元起家
上海證券報:博迪森是亞洲首家在美國主板市場上上市的農業(yè)化工企業(yè),但您本人并不是化工出身,當初是如何進入到這個行業(yè)的?
王瓊:的確,我是半路出家的,到現(xiàn)在很多技術上的問題我也不懂(笑)。1996年的時候我還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但公司經(jīng)營不好,我們都成了下崗女工。不得已在1996年底的時候,我用全部積蓄3000元,買下一種液體化肥的知識產權,想盡辦法向周邊的農戶推廣該技術產品。我當時是廠長,但實際是集采購員、銷售員、會計、雜務于一身。還好產品不錯,我們也看好新型農業(yè)化肥的未來,于是和其他人投資組建了楊凌博迪森公司。
海外上市過關奪隘
上海證券報:后來又怎么想到了去海外上市呢?
王瓊:民營企業(yè)的情況你也知道,博迪森到一定時候也遇到了發(fā)展再壯大的難題,說白了就是融資困難。
上海證券報:當時海外上市是怎么進行的?有沒有過經(jīng)驗教訓?
王瓊:要說經(jīng)驗教訓,那倒是真的有不少。當時我們就像盲人摸象,聽說我們有上市的興趣后,好幾家公司找到我們。這些顧問公司剛開始時都說我們海外上市毫無問題,并催著我們盡早簽定各種合約。
我還記得在2003年時,一家美國的財務公司表示可以幫我們登上納斯達克,還跟我們舉行了簽約儀式,一些媒體當時都對此作了報道。但幾個月后,他們通知我們說博迪森無法達到上市標準,終止合約。回頭再看合約條款,我們前期付出的費用根本收不回來,當時真是啞巴吃黃連。
后來我就特別謹慎了,對找上門的公司都不敢相信。但是我這個人有股倔勁,看準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
上海證券報:那后來又怎么找到現(xiàn)在的紐約國際集團呢?
王瓊:這個說來還有一段故事,我也是聽人介紹過他們公司。我就打了個電話過去咨詢一些事情,當時在電話里還堅決不透露我們公司的名字呢(笑)。
剛開始合作時,的確有很多溝通障礙,他們要求我們先期準備非常多的文件,把財務、甚至是陜西的介紹都要準備好。好在他們反復解釋,這些詳細的材料最后吸引了很多基金成為我們的股東。
從簽約開始,只用了88天,博迪森就在納斯達克的OTCBB掛牌,后來又去了德國的法蘭克福上市。去年9月29日,我們又升到了美國的主板市場,全美證券交易所。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可以說博迪森是在美國主板上市的中國企業(yè)中股票表現(xiàn)最好的,也是最活躍的股票之一,股價從3美元到現(xiàn)在的17美元,最高時接近22美元呢。而且,有30多支國際投資基金和養(yǎng)老基金持有我們的股票。
上海證券報:既然有很多機構投資者投資博迪森,他們看重企業(yè)的未來成長。您能告訴我從2004年開始博迪森的幾個關鍵財務數(shù)據(jù)的變化嗎?比如營業(yè)收入、凈利潤。
王瓊:我們的財務顧問告訴我,我的話是可以影響股價的(笑),所以,哪些可以說哪些不可以說,還是請他們介紹一下吧。
Benjamin Way(紐約國際集團亞洲區(qū)總裁):博迪森2004財年的銷售收入是980萬美元,凈利潤是97萬美元,去年的增長很快,根據(jù)我們向美國證監(jiān)會(SEC)遞交的業(yè)績指引,2005年博迪森的銷售收入有望增長90%,凈利潤增長80%。
上海證券報:作為三地上市的公司,您和其他主要股東的股權勢必也受到較大的稀釋?您怎么看待控制權和股權受到稀釋的問題?
王瓊:的確,我們的股權受到一些稀釋。但也要看到,如果我們舍不得這么點股權,我們又怎么能為公司的發(fā)展融到寶貴的資金呢?而且,我們與有些海外上市的中小企業(yè)不同,我們的股東中,有很多機構投資者,他們屬于長期投資,他們看好的是我們的戰(zhàn)略、我們的技術優(yōu)勢和我們的管理層。在這點上,我們并不擔心。
(盡管王瓊最后沒有透露主要股東現(xiàn)在的身家如何,但根據(jù)她和博迪森總經(jīng)理持股40%,博迪森市值約為2.5億美元計算,兩人身家應在8億人民幣左右。)
參股客戶企業(yè),學會做資本家
上海證券報:我剛才見到另外一家陜西民營企業(yè)西藍天然氣的老總。他透露,博迪森也向他們投資成為他們的股東。我想問的是,對高科技企業(yè)而言,最關鍵的是研發(fā),在這個階段,做多元化發(fā)展、進行股權投資是否適合?
王瓊:我很同意你的看法,高科技企業(yè)最重要的就是研發(fā)能力。我們在海外市場所融到的資金,相當一部分投入到了研發(fā)和生產環(huán)節(jié)。隨著博迪森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知名度的提高,很多來自于美國、歐洲和亞洲的農化公司紛紛要求與其建立合作關系,希望能夠成為博迪森農化產品在當?shù)氐?a target="_blank">經(jīng)銷商呢。而西藍天然氣是非常有潛力的公司,最關鍵的是我們很多上游供應商都是西藍的客戶,因此我們投資西藍,也就是確保我們自身的供應商關系。
此外,西藍很快也要在美國上市,我們的股權投資很快就會有回報,綜合來看,我們的投資是合適的。
上海證券報:幾年的上市之路,博迪森在不斷壯大,您的財富也可說是"瞬間翻番",您和博迪森還有什么變化呢?
王瓊:作為一家民營企業(yè),我們還是想募集更多的發(fā)展資金,加大企業(yè)在陜西當?shù)氐耐顿Y力度,擴大生產規(guī)模并吸引更多國際機構投資者。這樣才能提升股票活躍程度,為今后的再次融資和企業(yè)拓展國際市場打下基礎。
而我自己,從下崗女工到現(xiàn)在必須為一家海外三地掛牌的上市公司負責,壓力越來越大,但上市過程也讓我脫胎換骨,這也算是資本市場給我的洗禮吧。
鏈接:
2006年1月,《福布斯》(Forbes)中文版第二次把博迪森評選為"中國百家成長最快公司"之一,并從2005年的95位上升至16位。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稱王瓊為創(chuàng)造財富之路的"中國企業(yè)第一夫人"(China’s First Lady)。
博迪森海外融資總額已累計達到3036萬美元,市值近2.5億美元,是亞洲第一家在美國、德國和英國三地主板上市的農化企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