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夢工場影視出版公司董事長王陽訪談錄

王陽
王陽:云南人,原名王文新,是一個“文不新奇死不休”的奇才,曾以“鐵匠”筆名非公開發表的詩歌,創立了“男人氣味”詩派,以強悍勵志詩,風靡一代大學校園。
1986年加入中國作協云南分會。
1989年云南藝術學院畢業。
1991年,以800元闖深圳,做過18份工作,創辦過5個公司,經歷過從0到上千萬資產又回歸到0的創業過程……
1998年,負責整合營銷傳播“排毒養顏膠囊”,使“排毒”在一年時間從虧損8000萬扭虧為盈超3個億……整合推廣太太口服液的“太太文化”;排毒養顏膠囊的“排毒文化”,創造了保健品營銷的奇跡……
2001年,與陳安之等董事股東,合資開創了“深圳夢工場”,以美國好萊塢為榜樣,把“教育+娛樂”和“出版+傳媒”一體化 ,使陳安之老師迅速在中國大陸被譽為“世界華人成功學第一人”
立志100年只做好一件事:投資推廣“成功勵志產業”,讓上億中國人因為看了“夢工場出品”的一本書、一張碟、一部電影電視……而立志奮發成功!
在北京兩會召開期間,記者專門采訪了夢工場的董事長兼總裁王陽。
記者:王董,您現在做出版業多久了?您認為出版業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王董:我們做了將近五年了,一直聚焦在一個方向——只做成功勵志圖書、CD和VCD 等。
夢工場做了五年出版,是因為興趣愛好而做出成績的。同時,也是在夾縫中艱難成長,很多的政策是不配套的,比如說增值稅發票,我們今年才拿到。
目前,中國出版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有本事的人不能名正言順做這個產業,這是最大的問題。
我認為,中國出版業應該肩負起讓中國富強的使命。出版業是傳載知識的最好載體,也是體現國家文明、發達程度一個很重要的象征與機構。因一個國家的文化是通過文字來表現,來傳承的。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我說是“文字”。如果人沒有文字來記載文明,記載前輩的經驗,人就會像猿一樣——每一代新出生的猿,都從頭再來,靠自我摸索積累經驗,猿亡經驗亡,所以猿人進步很慢。而人類因為有了文字,有了出版,人才開始快速進步。
今天的家庭、企業、個人都需要學習更好更新的經驗,所以,出版業要讓中國富強的使命會更加重要,需要讓更多的有企業家精神及本事的人進入這個行業。但是,這恰恰是目前出版業的最大問題----因贏利模式落后,人才成了出版業發展的瓶頸。
記者:您認為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政府怎么樣做才能幫到企業?
王董:最需要解決的,除了前面提到的行業門檻的問題,最突出的還有兩點:一個是新華書店系統,一個是盜版問題。
首先,政府要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干預新華書店系統。比如說新華書店的結算系統,竟然有半年、一年、三年才結賬的習慣,這在其它行業里是非?膳碌氖虑。
現在,出版業里面市口最好的就是新華書店了。但是新華書店拿著出版商的款,出版社的款,貨賣了,不給錢,有這樣普遍的規律。對國營出版社來說,可以靠三角債拖,可三角債不斷越拖越大,大家都在欠錢,新華書店欠出版商的錢,出版商欠印刷廠的錢,出版商又欠作者的錢,作者沒有錢,那么出版業就一定會萎縮,這是惡性循環。
所以建議政府要推動出版業發展,首先要干預出版業的終端方面。新華書店一定要進行市場化改革,讓強者去做,會經營的人去做。這樣我們的出版社、出版商賺錢了,作者才能賺錢,作者賺錢了,我們出版業才會越來越繁榮,知識、文化才會越來越長久。這是很大的問題,若政府助出版業贏利,人才才會涌入。
第二個最大的問題是盜版的問題。盜版等于在剝奪出版單位的利潤,在剝奪作者的利益。國家應該像打擊盜竊犯罪分子一樣打擊盜版,靠公安來抓。如果公安局不介入抓盜版的行列,不把盜版列入盜竊一樣的罪行,那么盜版一定禁止不了,光靠文化局抓盜版沒有用,應該是立法來重抓。
盜版像盜竊罪一樣立案,抓盜版要像抓盜竊犯一樣地抓,中國及全球的知識產權才能真正得到保護。
如果有知識的人、傳承人類思想精華的大作家,不可以賺到很好的利潤,那么這個國家偉大的作品,就一定不會多,因缺乏創作的動力,延續下去的理由。
記者:您剛才從行業進入、新華系統干預和打擊盜版三個方面,說了出版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希望政府做什么。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比喻成“出版業的上游”,那么可以把讀者讀書的方面比作“出版業的下游”,您覺得要促進出版業發展,在這方面最需要如何加強力度?
王董:前面說到的,是出版業要發展很重要的三點。因為有盈利點,這個行業才會發展,沒有盈利點,這個行業可能會越來越萎縮。政府已經對家電商場出現的欠款情況進行了干預,三個月不給廠家錢,你可以告得讓終端店賠錢,賠款,甚至罰款。
另外一個角度,要促進出版業的發展,就是要形成“全民讀書學習”的風氣。
很多城市都在說深圳市在搞文化立市,很多城市都在抓文化。抓文化靠什么?靠政府靠企業推動形成的社會風氣。
比如說我們到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塞車很嚴重。大多數人在塞車的時候都無所事事,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及青春。而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外發達的國家,會有80%以上的人,利用車上的時間來學習,若變成中國人的習慣,那就能每天多出上億小時的學習時間。
我自己有體會,在車上很難看書,但是你可以在車上聽國際級的成功大師陳安之的CD,MP3,錄音帶,讓自己在上下班的途中,激勵自己,每天學到悟到,每天活得充實,有勁,情緒高漲……
人不論是自己開車,還是坐公交車,地鐵,打的,都可以聽錄音。你可以很容易地在書店音像店,選擇到你可學的知識性技能型的CD,MP3,錄音帶……
記者:您認為,在這方面,兩會可以起到什么樣的影響?
這種“聽書學習”的風氣,值得政府像號召使用互聯網一樣地推動。
老百姓“聽書”會有什么好處?
首先第一:讓人人都感覺“愛聽書”的人會有前途——在美國80%車子里面都有學習型的錄音帶,因為人一天的時間,需要一到三個小時在車上,在現代激烈的競爭社會里,一方面人們發現學習的時間不夠,一方面又把車上的時間浪費掉了。這時候,政府號召,像夢工場這樣的企業參與一起推動——“中國人車上聽書”的社會風氣,可以成為出版業+電子業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大貢獻。
它可以對社會形成人人都愛好學習的風氣,因有“視覺效應”,容易形成跟風及時尚,才會形成“聽書人有型、有德、有前途——好找對像”的價值觀,大家才會在上下班的時間里聽書……我們夢工場誓要與有眼光有社會責任感的機構與公司,在北京率先掀起“聽書運動”。
第二,讓百姓在電視上,廣播中學到知識——很多人在車上聽到廣播,在廣播里面不要老是娛樂。娛樂太多了就庸俗化了,現打情罵俏,罵人成為了電臺的一種趨勢,電臺應該肩負起傳達學習,幫助國民提高素質的使命。
在中國,很多人不看書,只喜歡看電視,聽廣播,如果電臺可以承擔一些強國的使命,把出版業一些名作者、暢銷書的作者,請去講課,講講書里面的精華,對于老百姓是一件大幸事,因為講和看是不一樣的。
讓百姓在電視上知道,哪本書要去看,哪些知識我們必須要學習的。
第三,寓教于樂——出版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它是整個文化產業體系的基礎的核心部分,出版、教育、電視,電臺,要寓教于樂,才更容易幫助人學到知識。
比如:我們夢工場推廣的國際級成功學大師——陳安之老師,就是一位寓教于樂的教育家,暢銷書作者,受過美國的娛樂化教育,現把美國學到的學習技巧與風氣,帶進了中國,他把全世界最好的成功理念、成功規律,用最簡單易懂的話語講出來,所以很多人聽陳安之的CD,聽他的錄音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變得更積極主動做事情,樂觀、向上地看待工作和生活。我們想通過我們夢工場公司的努力,使得社會的風氣更樂觀、向上,積極,有感恩之心。
那樣也是對大家的一個契機,如果這時候政府讓傳媒也參予“中國人車上聽書”的運動,這對手機行業、MP3行業、出版業、交通塞車……都是一個突破。
記者:您希望此次兩會對中國未來出版業的發展起到什么樣的影響?
王董:我們現在想借兩會呼吁,一定讓電臺、電視臺不要庸俗化,一定要有學以致用的東西,一定要讓娛樂教育化,這是我們中國要強盛的很重要一塊——價值觀教育。
有知識含量的節目國家應該予以扶植。讓人進步、發展的應該予以資金上面的支持,這是韓國、日本在做的,而不是讓一些很庸俗的娛樂占領我們的大眾傳媒。出版社需要特殊的鼓勵和扶植。
我希望兩會能真正代表老百姓的心聲,老百姓現在最大的心聲就是想發展,想獲得最新的資訊,獲得最好的成功方法,獲得進步的渠道,想賺錢!想成功!
大多數老百姓面對著資訊是不對等的,有錢人得到的資訊和老百姓得到資訊是不一樣的。甚至我們有些新聞單位還在誤導消費者,以為會賺錢的人都是壞人,讓他們不要賺錢,認為企業家都是壞人。這樣報道,不是弘揚企業精神,不是弘揚真正的企業經理人,真正自強不息的商人。
中國應該大力扶植本土的創作人員,本土的作家,本土的企業家、還有出版社,包括民營出版公司。
當今最好的出版社,出版好的暢銷書,大都是民營出版公司制作的,民營出版社屬于名不正言不順,屬于悄悄做,現在半公開了。我們出版社應該好好為作者服務。
記者:請問王董,對品牌的概念您是如何理解的?
王董:我希望中國的出版業,中國的文化業要尊重自己的品牌,把自己的品牌看得很重,就像美國的迪斯尼一樣,它很看重自己的品牌,有科學的規劃。
你看迪斯尼的作品,每一部都是這么的開心,那樣的快樂,那么地美好,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那是因為迪斯尼有很強的“品牌意識”,及美國文化。
我國現在很多出版社很亂,這也做,那也做,好人也做,壞人也做,搞不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
國內最好的,還是中信出版社,它品牌一直很好,它出的書大都是精品,因它們定位:只出最好的財經書。
像我們夢工場只作“勵志成功學”,我們只研究成功者怎么做,幫助老百姓、家庭和企業如何勵志?如何成功?
我們夢工場公司的使命和目標是“幫助更多的人成功!”,我們發現成功學是一個積德的學問,我們中國人大多數喜歡談哪家失敗,哪家出問題了,但是很少有人專心研究一下成功者到底在做什么?成功到底有什么樣的規律?到底有什么樣的技巧?成功者到底有什么樣的思維習慣?……
這是我們公司的風格,我們一定要把夢工場的品牌打造成這樣的口碑:“中國人要想知道成功者怎么做的,來看夢工場!”
記者:請問王董,您作為夢工場的總裁,現在夢工場的品牌,您自己這個觀念是如何樹立的?
王董:我們想打造“中國的夢工場”。
在香港,都把美國的好萊塢稱為“美國的夢工場”,而我們想成為中國的夢工場。
美國夢工場等于是美國最大的國家廣告機構,最大的宣傳機構。它永遠在宣傳美國的英雄文化,在宣傳美國的可歌可泣的精神榜樣。
中國的夢工場將不斷研究“成功學大師”陳安之講解全世界成功者是怎么做的。下一步,夢工場將會從深圳開始研究全中國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成功者到底有什么精神特質。中國的夢工場要成為中國政府、中國人民最大的廣告公司,最大的宣傳機構,來弘揚中國的文化,弘揚中國的哲學,弘揚中國的英雄人物,讓中國人因為看到成功夢工場品牌的作品而自豪,而堅強,知道什么是堅強的中國人,什么是偉大的中國人,什么是英雄的中國人……這就是夢工場的品牌觀!
夢工場董事長 王陽 口述
東方惠子 臧成 整理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