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世立
3月21日,中國民航總局在官方網站披露,中國東星航空公司已完成籌建工作,民航總局準備為其頒發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
這一消息讓中國東星集團的董事局主席蘭世立喜上眉梢。東星航空是由東星集團旗下的3家企業發起成立,計劃于今年5月首飛。民航總局批準的經營范圍為湖北省內的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和其他國內的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
3月9日晚,記者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對蘭世立進行了長達3個半小時的專訪。記者了解到,當年他開始創業時口袋里只有300元錢,最初的業務是為別人打字,第一臺電腦也是先租代買的。而如今蘭世立個人擁有的中國東星集團的資產已超過20億元,在湖北被稱為商界不倒翁。賣電腦完成原始積累
蘭世立在海南省政府工作的時候,有機會去香港。在香港住酒店的時候,酒店結賬時用電腦打出的單據讓這位年輕人很新奇,他第一次發現,電腦是個好東西。在他1990年下海開始創業時,開的第一家公司就是東星電子有限公司。
當時蘭世立手里只有300元,開公司辦理工商注冊至少得1000元,和朋友借了幾百塊,還差300元。每天跑工商局,工商局的一位科長一開始不批,禁不住蘭世立每天上門拜訪,說:“這樣吧,你先給我打個300元的欠條,等公司開業之后再把錢交過來。”蘭世立這才拿到了營業執照。
沒有錢,去哪里買電腦。蘭世立打聽到有一臺舊電腦作價2000元,去談了一下,簽了合同,一個月之后付款。又在武大附近租了個小門臉,專門為客戶打字,打一張紙收費6元。許多學生忙著寫畢業論文,跑到這個武大校友開的打字店打字,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打字的收入就達到1000元。從打字開始起步,憑借良好的信譽,東星電子有限公司成了著名品牌IBM電腦的華中地區代理商。
蘭世立賣電腦的方法與眾不同,他在湖北辦起了免費的打字員培訓班,給湖北省72個縣的各機關單位發信,邀請打字員來武漢參加由東星電子公司組織的免費培訓班,包吃包住。在培訓班結束的時候,每人帶一臺電腦回去,用得好了再付款,電腦有問題免費維修。蘭世立通過這一招先后賣了3000多臺電腦,完成了早期創業的資金積累。餐飲受挫“撞”入地產
如果按照既有的模式,蘭世立可能會成為一個很著名的電腦經銷商,但他沒有繼續做電腦事業,而是突然轉行開飯館。
不繼續做電腦的原因很簡單。當時中國進口電腦需要有批文,還受到匯率的影響。有的時候需要貨但沒有批文,電腦進不來干著急,有的時候電腦就放在倉庫里,過了一星期,由于匯率的變化自己已經賠了錢。而這些風險是蘭世立無法控制的,他決定轉行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許多中小商人也開始經營電腦生意,低價傾銷。而蘭世立做的是高價優質服務,如果也隨著其他商人一起降價,售后服務肯定不能保證,這是他不愿意做的。蘭世立決定退出電腦業。
選擇開飯館的原因依舊很簡單,在做電腦生意的時候許多客戶來了都要請吃飯,但吃飯很不方便。當時武漢最好的一個酒樓,售票與取菜是分開的,慕名而來的客人先是排一個長隊買飯票,然后再排一個長隊端菜。
蘭世立說:“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搞一個裝修豪華的飯店,讓客人坐在那里點菜,不用再跑來跑去。”
1992年10月,蘭世立旗下的第一家飯店“東宮”酒樓開業了。飯店一共600平米,從香港請了一位經理,月薪2萬元,從廣東請來廚師。酒樓一開業就一炮打響,一天的營業額高達20萬元,在晚上一張桌子能換三撥客人。飯店開了一年,賺了1000萬元。之后又開了3家連鎖酒樓,還開了湖北省第一家四星級酒店。
在開飯店的幾年里,蘭世立在武漢郊區買了一塊地,準備建公司的發展基地。這期間,他遇到了自創業以來最大的困難。從1994年開始,政府開始嚴抓公款吃喝,而他的酒店主要賺的是這個錢。蘭世立每個月的虧損就高達幾十萬元,一直虧到賬上沒有錢,每個月都要出去借錢給員工發工資。
這塊地這時派上了用場。當時蘭世立蓋樓的成本是每平米400元,后來以每平米60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僅這一項目,他又賺了1000萬元。蘭世立又盯上了房地產,隨后,他運作了系列地產項目,如宜昌、孝感的安居工程、武漢沙湖小區、宜昌桃花嶺賓館等,均大有斬獲后退出。涉足旅游放眼航空
在開酒樓期間,蘭世立還開了一家旅行社。由于當時沒有出境權,他只是賣賣機票,充當一個機票代理人的角色,并在新加坡和香港也成立了相關的機構。
2003年,“非典”肆虐,國內旅行社屬于大蕭條階段。蘭世立一舉收購了漢口國旅,因此獲得了出境業務的經營權。此后,在全國展開了旅行社收購行動。
蘭世立在北京、上海、深圳收購當地的旅行社時,遇到了來自旅游行業的強有力對手。蘭世立稱,他在收購北京一家旅行社的時候,遇到的對手是德隆;收購上海一家頗具規模的旅行社時,遇到的對手是攜程;收購深圳的一家旅行社時,遇到的對手是港中旅。但最后這幾家旅行社還是被蘭世立成功收購。
蘭世立稱,被收購的幾家旅行社都是國企,國企的負責人有一個共性,就是都希望這個企業將來能夠做好做大,對社會做出貢獻。而且人員的安排問題也是國企最大的問題。蘭世立作出的“老員工一個人不辭退”的承諾打動了他們。
在做旅游過程中,蘭世立先后又將泰國航空、大韓航空、新加坡航空的飛機引入武漢,采取包機的形式。目前,除了定期的包機業務,蘭世立旗下的東星國旅每天在武漢銷售的機票就有1000多張,可以滿足將近10個航班的旅客運輸量。
蘭世立很得意,說:“我們其實已經是一家沒有飛機的航空公司了。”
2004年春天,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中國已批準了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鷹聯航空籌建。蘭世立嗅到了這一敏感信息,迅速地來到北京拜訪中國民航總局。
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親自接見了蘭世立。蘭世立說:“楊局長問我的第一句話是你不懂航空,怎么能開得了航空公司呢?”
然而蘭世立的回答讓這位飛行員出身的民航總局局長很是感慨。蘭世立稱,自己最有發言權:雖然沒有開過航空公司,但一直在做與航空有關的業務,包括運作包機;自己每年坐兩百多次飛機,最知道旅客需要什么,最了解航空公司需要為旅客提供什么。
蘭世立說:“目前中國的航空服務業存在最大的問題是空中服務與地面服務不對接,飛機上的服務已經非常專業化了,但地面的服務水平還是不高,普通經濟艙的旅客去機場登機時要排三次隊,辦理手續一次,過安檢一次,登機時一次。即使是頭等艙的旅客,在下飛機之后,同樣去擠擺渡車,沒有頭等服務的感受。我一年坐200多次飛機的頭等艙,但感覺從來沒有被尊重過,每次過生日的時候,航空公司連個賀卡都沒有送過。我如果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一定不讓旅客去了機場再排三次隊,對于頭等艙的客人,一定要把車開到飛機下面去接。”
蘭世立的這番話深深地打動了楊元元局長。蘭世立說:“楊局長當時只說了一句話,‘航空公司的牌照一定批給你,有你這樣的思想,中國民航就有希望了’。”
2005年6月,蘭世立拿到了東星航空公司批準籌建的批文。“吸星大法”吞下20架飛機
蘭世立回憶,拿到批文后,東星航空只是想著租賃飛機,還沒有想著買,當時向全球各大飛機租賃商發了一份電子郵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所有的飛機租賃商都回復了郵件,在一周之內,許多人專程趕到武漢,與蘭世立面談。其中,全球“500強”企業中,就來了16家。
后來蘭世立鎖定了合作意向方,飛機租賃商為在全球排名前五位的,飛機制造商只有空客、波音、龐巴迪3家,而且確定了租賃與購買同時進行的方針。
蘭世立說:“2005年9月,是我們談判最艱難的時候,當時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談租賃飛機,就住在中國大飯店,整整談了15天,最長的一次談判共談了70個小時,吃住都在會議室,幸運的是,談判達成的結果非常好。”
2005年11月,東星航空在武漢召開了規模盛大的新聞發布會,當場同美國通用電氣和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簽署租購協議。其中,美國通用電氣租給東星航空10架空客320飛機,分3年引進,第一年3架,第二年3架,第三年4架。從空客公司購買10架,交付時間分別為第四年和第五年。到2010年底,20架飛機全部到位。
這兩個協議的簽署讓蘭世立特別得意。與美國通用電氣的協議是通用電氣在全球范圍內對于新成立的航空公司簽署的最大一單飛機租賃協議,而且沒有銀行擔保。免擔保的原因看上去十分滑稽,這筆業務沒有任何一家國內銀行敢擔保。美國通用電氣此前對東星集團進行了認真地考察,對投資人在過去幾年的經營業績、團隊的綜合經營能力、對市場未來的商業計劃這幾方面做出了評估,最后決定免擔保。
與空客公司簽署的購機協議實行的是賣方信貸支持,即由歐洲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相對于租賃來說,直接購買的方式更靈活一些。
但這兩份協議都有一個補充條件,要求東星航空的股東不能變,這就意味著如果蘭世立中途退出,則協議將不予履行。
目前,蘭世立已買下了武漢機場附近的一塊地,準備建立東星航空自己的停機坪、飛行員公寓、培訓中心等相關配套設施。現金投入已超過了2億元。
“今年5月上旬,首批3架飛機將到位,”蘭世立說:“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