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重歸蘇蓮托,應用為王
面對人生無序的交叉口,我們經常躊躇不定,猶豫不前。
當年35歲的王志東離開了新浪那把似乎輝煌的交椅,在創業的十字街頭,選擇為夢想而戰。
問:一直以來大家都很關注您與“點擊科技”,近況如何?
答:“點擊科技”在去年有幾點讓我覺得相當成功,非常欣慰。首先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協同軟件,得到了業內的認可。這個概念在2001年剛啟動的時候,因為大家對它的了解并不全面,而產生了很多懷疑和各方面的聲音:協同軟件到底存不存在?能不能實現?對企業來說有怎樣的意義等等。通過2002年的宣傳,2003年的產品推出,到2004年的實際性推廣之后,在2005年它有了質的轉變,不僅得到了認可,在整個體制內也有很多企業希望進入協同軟件;很多專業的分析師和專業媒體也都紛紛出臺關于協同軟件的分析報告。但更為重要的是,協同軟件已經成為大家討論的主流話題,有越來越多的客戶詢問和關注它。
問:那么2006年“點擊科技”的重點是?
答:今年我們會有一個新產品出臺:Lava-Lava,它的名字來自一個遙遠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的部落,擁有出眾的多人語音和多人視頻、精彩紛呈的心情互動、善解人意的頻度排序等等,但是因為新產品在5月才公開發布,所以目前我不方便談太多。相信這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鮮產品一定能給用戶帶來很不一樣的感受。
問:Lava-Lava與MSN、QQ等聊天工具似乎很相近,那么它們之間的區別是?
答:今年推出的Lava-Lava,就是在我們產品化的大背景下,推向大眾市場的新產品。這個產品的定位是趣味實用的多媒體通訊軟件,目前的重點在網絡和音頻視頻上。因為有一些工作我們暫時并未完成,只做了最基礎的部分,所以我們暫時對個人大眾市場推出的是Lava-Lava的測試版。從測試中的反饋來看還不錯,大家都期待“點擊科技”有所作為。Lava-Lava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同時支持五個人的視頻會議聊天和多人音頻對話,有很強的多媒體功能。同時,我們也在考慮如何把協同軟件和個人化應用軟件結合在一起,這個結合有若干方面:一方面,我們把個人版作為企業版協同軟件的個人體驗版,通過個人體驗讓更多人去了解“點擊科技”,這是我們推出這個產品的第一目標;另一方面,我們把協同的技術有步驟地移植到個人版上來,就像把某種航天科技應用到家庭電器上,價格又適中,人們就會有更好的體驗感覺,這也是Lava-Lava最基本的初衷。
問:您對這次創業非常謹慎,與以往相比,感受不太一樣吧?
答:做“點擊科技”和做以前的工作是很不一樣的,它的不一樣在于以前都是邊學邊做。在做新天地的時候,我是第一次作為一個技術員出來創業;后來做四通利方,我是第一次作為經理人進行管理,第一次介入到互聯網,全都是第一次。而做“點擊科技”,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我會碰到的事情在以前都碰到過了,都學習過了。當初我用三個月的時間來籌備公司,關于公司、業務和技術的規劃,直到今天為止基本上還是按著步驟在原有的范圍內進行著。原來堅持的一些事情現在還依然堅持著,比如說我們的協同概念,在四通利方就有過很模糊的想法;在新浪,感覺到有這種需求;到“點擊科技”,我們就開始做了。2006年,我們還是會沿著這條主線來走,它的名字可能會有變化,在形式上可能有變化,但協同的核心理念是沒有改變的。而且公司一直控制在良性的發展中,總體說還是蠻不錯的。
我在2001年就提出了第三代互聯網的想法。第一代互聯網是技術為王,那個時候大家都在鋪網;第二代互聯網是內容為王,以新浪為代表;我認為在以后,第三代互聯網是應用為王,現在來看它跟現在很流行的Web2.0概念很像。應用為王和Web2.0同我們的協同軟件是高度吻合的。對于我們來說非常欣慰的就是在四年前規范的一個方向和思路,在四年后的今天的確兌現了,這就好像是押寶押對了,又好像是在算命一樣賭準了。我們原來所堅持的技術路線,幾個關鍵點比如說協同平臺理論、P2P技術、混合商用互聯網技術,全網絡技術就是隨時隨地,全開放的平臺,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系統之間是互相網通的,而且可以是無縫銜接的。
資本,人,絕對控制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似乎都在為資本而戰,資本的流動及何去何從,是掌握和操控的對象。
有人說,面對資本力量,我們是無奈的,經常難以反抗其重與壓。但在王志東眼中,資本卻是最無奈的,因為掌控它的是人,一切因人而存在。今天的社會共識、誠信成為了交流的主旋律。
問:曾經在新浪是拆分還是并購的問題上您無法堅持下來,可否說在那個時候,您作為一個標志性的創始人已經對自己的公司失去了控制力?
答:應該說當時我是大意了,對里里外外的一些情況沒有分析透徹。就好像醫生給病人做手術一樣,在病人有一些潛伏的疾病時,不應該給病人做手術,我作為醫生沒有注意到。當時出現了不在我規劃范圍內的狀態,這是我的失誤。反過來講當時的情況也是相當復雜的,不管是公司內部和外部的,還是產業內外的。我對這個企業整體的判斷,像股市市場的判斷和其他的一些判斷是超前的,對某些人來講是一種冒險,而且原來支持我的人在公司內部也已經失去了發言權,所以說這里面是非常繁瑣復雜的情況。
問:那么從今天的情況來看,您當時的一些觀點正確與否?
答:從今天的狀況來看,我當時提出的一些觀點是對的,比如當時我提出新浪的重點不是并而是拆。其實當互聯網成熟到一定程度,不是那種大而全的公司取勝,而是有各種專業服務的公司占優勢,如果合并的話就約束了各個方面的發展,所有的人都將成為你的敵人,每一塊都找不到真正的人才。所以說如果當時可以下狠心去拆,沒準會是另外一種局面,但已經是沒有如果了。我離開以后,新浪迫不及待地做了一次并購,這個并購是王志東走了以后做的,也只能是在王志東走了以后才能做。這次并購從今天來看,陽光文化也已經承認它是失敗的。
問:印象中,您是一個有能力、有成績、穩重的人,但面對資本,您似乎也很無奈?
答:其實無所謂資本,都是人。我原來做技術做企業,體會到的最深刻的一點就是:我管理的是人。你公司的內部員工是人,你的客戶用戶是人,你的股東投資人是人,所以自始至終我都是在和人打交道,它是中性的。無奈的反而是資本,因為它都是由人來操控的,其實在資本界,對于一筆資金來講最重要的就是看操作資金的人。人的理念、人的觀點、人的想法不一樣。而這個資金我在投的時候目標是什么,第一還是人,為什么這個投資我不找別人來做,而找你來做?所以說回來,在一個公司里面,因為每個人的風格、能力、經驗和品格不一樣,所以都各自有不同的歷程、資金和目標, 其實最終看的是人們的共識和一種信任。這些都不是資本在做主,而是人說了算。因為我是從一開始管技術,到后來做管理,我體會最深的就是要和人打交道,你能懂得溝通,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說回來就是以人為本。不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啊。
問:點擊科技公司現在實施的是一種溫情管理方式?
答:至少我希望是這樣,竭盡能力把這個公司變成一個家庭企業。至少我在新浪的時候是這樣,讓大家都有一種皈依感,家風都能夠展現出來,人和人之間沒有一個關系的約束。在我們公司有很多人是有能力自己辦公司做企業的,他們為什么過來在我的公司只當一個白領?因為大家喜歡在一起,覺得開心,而且覺得大家在一起能干大事,才會如此團結。所以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去尊重別人,必須要營造一種氣氛,大家一起來創造成功。無論別人過來在你的公司做什么職位,你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他是過來幫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