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網中的陳一舟
保證包里有足夠的錢,去做大家不看好的事
突圍篇之突圍者
互聯網行業的有意思,就在于你能一夜暴富,也能轉瞬失意,先驅與先烈的角色隨時可以互換,也許正因為此它引來無數好斗者。網中十年多,淘來淘去能讓人記住的人不多,但有一類人一直在引起人們的關注,其隨著潮起潮落,放棄與獲得一直在這些人身上輪回,而陳一舟正代表這群圍在網中央的人。

做大家不看好的事
新京報:你一直是處于互聯網行業風口浪尖的人物,當年幾家公司的創業經歷對你如今有什么推動?有什么感想?
答:因為經歷的事情比較多了,所以有些事情看得更遠。我吃過虧,所以會更加謹慎,因為害怕失敗,首先的教訓是包里一定要有足夠的錢,第二個是不要盲目地隨波逐流。這兩點我都盡量在做,基本上都達到了。做不見得是大家都看好的事情,才有可能掙大錢,如果每個人都看好,反而可能不掙錢,這也是經驗。
新京報:有人說你一直被圍困在網中央,這么多年下來,對于互聯網行業有什么認識?有沒有令你感到迷茫和難以突圍的時候?
陳一舟:我覺得吃過虧的人和沒吃過虧的人差別是很大的,我把自己視做吃過虧的人,年輕的時候可以多失敗幾次,這樣年老以后栽跟頭的幾率就少一些。這些痛苦的記憶有時候會使你在未來十年、二十年記得比較清楚,你會珍惜這個成功,會想辦法鞏固這個成功,不會讓成功輕易流失掉。
比如我們現在做事情的方法,像公司的三大企業哲學,第一是革新,第二是進取心,最后一個是謙虛,這是很多公司不會有的,包括我們上市的想法也要盡量讓它晚一點,穩一點,這可能只是一個過來人才能體會到的,如果是第一次開公司血氣方剛的創始人,他們可能就會直接趕著上市。但是我們曾經失敗過,所以我們在意的是保持成功的可能性。我覺得多失敗幾次是必要的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現在,不僅我們一家在嘗試突破,大家都在尋求突破點。這么多資金砸下來,會產生一些有創意的公司,沖勁非常大,導致互聯網產生新興的公司,競爭力提高。
互聯網資本將加速整合
新京報:互聯網發展到如今已經迎來了第二次浪潮,你怎樣看待這兩次浪潮?
陳一舟:第一,與以前創業者不同的是,現在的創業者群體更加有經驗,在互聯網行業里有七八年的經驗積累,他們的成功率更高一些。
第二,投資家這個群體更加成熟,1999年的時候大家基本上沒有見過互聯網這個東西,大家沒有吃過虧,進入投資行業的時候一直就是牛市,很少虧錢,虧得最慘的時候是2001年,由于很多人在當時吃了虧,他們變得更加理智,所以這次沒有出現大規模瘋狂投資的現象。
第三,第一次互聯網產生了很多超大型公司,而這次浪潮,也就產生一兩家,從數量上來說,產品的總量會比第一輪少,那么會導致一個結果:優質的資本和優秀的創業團隊會迅速整合,去攻占有可能做得非常大的商業模式。
風險投資不會雪中送炭
新京報:創業這么多年,這么多公司做下來,哪一個你認為是最成功的?
陳一舟:按照自然規律,一般是越做越好。比如說ChinaRen對我當時沒有什么經驗,在那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做到那個樣子,能夠有那么好的退出,在那時的要求來說是比較成功的。
現在在Web2.0潮流里面,我們也是沖在前列的。在創業這一條路上肯定會有泡沫出來。我們將以一種太極拳的態度來對待。
有的時候你喜歡的事情未必會掙錢,未必有人投錢。
新京報:風險投資商們也不是常常能看得準,大家感覺的是他們喜歡這兒投一點,那兒投一點。這樣做是為了分攤風險嗎?
陳一舟:風險投資肯定有風險。你不要錢的時候,它會給你錢,你真正要錢的時候,它卻不給。所以說風險投資從來不會雪中送炭,只會錦上添花。
■網人搜索
陳一舟的網起網落
陳一舟在美國就讀MBA期間,正是美國互聯網業風起云涌的時候,周圍的環境讓陳一舟坐不住了,回國之后,拉起楊寧和周云帆兩個同學創辦了ChinaRen,并且因為這個公司被稱為“斯坦福三劍客”。
但在國內互聯網第一波浪潮中,陳一舟沒有堅持做百年老店,把ChinaRen賣給了搜狐,搖身一變成為搜狐的副總,但沒過多久,他又離開這個位置,原因是“性格中的不確定性和對有變化的生活的熱愛,希望一直做創業者。”陳一舟還對外界表示自己在2001年3月離開搜狐時的狀態是“雄赳赳氣昂昂”的。
只身再赴美國的陳一舟2002年底再次回到國內,他發現這一年互聯網股票漲幅很大,短信等增值服務業務開始紅火起來,于是帶著幾十萬美元融資著手創辦DuDu網。
如今,他是千橡公司的董事長,旗下擁有貓撲、DuDu、Donews、Renren等多個互動娛樂網站。他極力想把千橡打造成互動娛樂的網上霸主。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焦集瑩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康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