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法寶
產業下滑苗頭現 立即轉型不戀戰
“商人永遠都在尋找商機。”采訪中,張慶杰多次提到這句話。
事實上,從賣水果到擺服裝地攤,再到今天開辦建材超市,十多年間,張慶杰大大小小從事了十多個行業,生意越做越大。他告訴記者,“我總是在一個產業剛剛出現下滑趨勢時,馬上轉型,這樣才能夠時刻把握住市場動態,因此才能夠不斷發展。”
“我有一個生意經:本小利多利不多,本大利小利不小。這怎么理解呢?比如,我最初的服裝生意,雖然本錢小,利潤比較高,但由于投入成本少,整體的收入也就不高。現在我開辦樂安居這種上萬平方米的大商場,盡管投入大、利潤低,但整體收益卻比擺地攤賺的錢多很多。”
張慶杰是個有心人,隨時在尋找身邊的商機。1997年,在服裝生意利潤下降的時候,張慶杰逐漸轉行了。“隨著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你就要發現一些新的行業,這行業是在你的本錢控制范圍內,同時又能夠使資本增值的。”
1997年,看到珠寶和小家電的生意很好做,很多到深圳的游客,都喜歡到沙頭角買相機、黃金項鏈等商品,于是,張慶杰便在沙頭角做起了珠寶生意。2000年,他又以980萬元拿下了賽格廣場的幾間鋪位。“那時就是看好了華強北的物業肯定會升值,現在證明我的眼光是對的。”
當年和張慶杰一同創業的人當中,有的還在繼續做著小本生意,有的發財后投資失誤損失慘重。唯獨張慶杰,基本上進入一行,就旺一行。他的投資訣竅是什么?
“做生意,很重要一點就是不熟不做,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都在做商業,比如賣手機、電腦等,這些零售業務都是大同小異,只是經營的商品不同。還有一個原則,無論哪種投資都要控制風險,投入資金不要超過自己承受的范圍。”張慶杰告訴記者,每次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他都要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否則決不涉足。
2000年,他在南山找到一塊約兩萬平米的地塊,本想做百貨超市,但那時南山大批樓盤都還沒建起來,顯得很荒涼沒人氣,不適合做超市,其他行業又不太熟悉。“最后,我們調查了一下,發現南山還沒有一個大型建材市場,周圍又有大量樓盤在建,覺得建材市場應該很有潛力,于是干脆決定自己做建材超市。”
蹊徑獨辟
喜看拍賣公告房產收益不少
在18年的創業歷程中,張慶杰頗為得意的一點是,自己很少做虧本生意。最失敗也是唯一一次損失慘重的生意,就是在股票市場——當年他投資1000萬元進入股票市場,如今只剩下不到700萬。
“到處都有商機,但是要去研究才能捕捉到。”這是張慶杰多年來總結的另外一條生意經。現在,除了出租物業、經營建材商場,張慶杰的投資項目中又新增了一條:從拍賣中尋找商機。
因此,每到星期三,張慶杰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研究報紙上的拍賣公告。“這里面蘊含了無數的商機,這幾年我通過購買拍賣的房產收益不少。”
他告訴記者,1997年他通過拍賣公告提供的信息,以5000元/平方米的價格,拍下了鹽田區政府所在地前的幾個店鋪,現在那里的市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1萬多元。“但我不會隨便投資,每次決定購買之前,我要研究那里的發展前景、租金、期限以及補地價的差價等等。”
前段時間,張慶杰在龍崗坂田花380萬拍下了兩棟爛尾樓。當時有些朋友不理解,認為兩個爛尾樓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盤活,何況那里的房價本來也不高。
“但是在購買之前,我就對這個地段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比如萬科在坂田要建的萬科城,就在我購買的這兩棟樓旁邊。而萬科這塊地的樓面價格已經達到2000元/平方米,如果加上建筑成本,房價起碼要賣4000至5000元/平方米,而我收購來的爛尾樓,平均每平方米才380元,肯定可以賺錢。”
果然,現在張慶杰的那兩棟爛尾樓身價已經漲了將近一倍,前不久,有發展商愿意出700萬元收購這個物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