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孫智 見習記者劉景芳 “一個人一生中難得的是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趙永國喜歡的事情很多。
他癡迷汽車運動,喜歡“玩”車,是國家級賽車手;他熱衷商海搏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13年前籌資7000元建立的天合汽車修理廠今天已經成長為銷售產值8個億的汽車品牌4S店,并走出國門,實現了跨國經營。
“盡己所能,回報鄉梓,是民營企業家個人實現自我超越的路徑之一,也是民營企業家社會責任感的體現。”趙永國說,雖然自己做過很多事情,但是沒有一件事情比建學校給自己的感觸更深。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是金錢、精力,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愉悅和升華。“沒有這個付出過程,我看待許多事物不會有今日的平和。”他說。
艱難起步
47年前的國慶節,趙永國出生在遼寧鳳城一個叫白菜地的小山村。父親為他取名“永國”,期望兒子“位卑未敢忘憂國”,永遠記得自己是共和國的兒子。
“熱愛祖國、報效家鄉、蒙恩不忘、古道熱腸”,從孩提時代,趙永國就時刻銘記父親的囑托。
1993年,脫下綠軍裝的趙永國走向了人生一個新的拐點,開始了創業征程。7000元,成為他創立的天合汽車修理廠的全部資本,企業雖小,但是趙永國的理想很“大”———要做就做沈陽汽車修理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業精于勤,小修理廠在趙永國手中逐漸有了模樣,趙永國也加快了前進的腳步。
“只有全行業動起來,才能讓客戶修車放心。”強烈的社會責任讓趙永國超越了對企業自身效益的關注,向遼寧省交通廳發出倡議,號召遼寧省所有汽車維修企業都加入到這個行動中,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他說,只有汽車維修行業健康發展了,每個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回饋鄉梓
2003年8月8日,遼寧鳳城市雞冠山鎮白菜地村鼓樂齊鳴。村里終于迎來了第一棟樓房———鳳城市白菜地天合希望小學。趙永國不僅出資56萬元重建了這所學校,還捐贈了學校所需要的全部桌椅、計算機、投影儀等教學設備。
“大家不要感謝我,是我的母親養育了我,是家鄉人民養育了我。”趙永國一邊說,一邊把母親請上了主席臺。
在場的許多人潸然淚下,他們為白菜地村養育這樣一名兒子而自豪。
天合的員工來了,天合希望小學也走出去了。在天合企業集團的年會上,學校總有固定的一席。當天合希望小學的學生第一次在企業年會上為趙永國系上紅領巾時,看到孩子們童真的眼神,想起自己幾年來捐資助學的艱辛,趙永國情不自禁地抱起孩子淚流滿面。“他們在這個社會上是弱勢群體,幫助他們是我們的義務。”趙永國說,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2004年,趙永國分別被沈陽市北陵包道中心小學、鳳城市白菜地天合希望小學授予“名譽校長”;2005年,又被沈陽市于洪區委授予“尊師重教先進個人”。
財富未必和快樂結伴,付出使人生升華,在結束采訪時,趙永國說,一個偉大的組織能夠生生不息、活力常在,最主要的條件并非組織結構或管理技能,而是我們稱之為信念的那種精神力量以及這種信念對于組織的感召力,聚斂金錢不是我的選項,把企業盲目做大也不是我追求的目標,我要帶領一個團隊在健康的成長中去創造財富來回報社會、回報員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