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起家9年拼成百萬富翁 川商西藏亞東淘金記 關閉44年后,連接中國西藏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在本月6日重新開啟,一個數以十億元計的大市場應運而生。像當初中俄、中越、中朝掀起的邊境貿易熱一樣,目前全國成千上萬的商人正趕赴西藏亞東,希望能盡早在這個新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在西藏亞東已經商9年的成都商人文禮德,聽他講述了如何在亞東成為百萬富翁的故事。
緣起:西藏避暑旅程改變命運
海拔高達4545米的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亞東縣,是連接中國與印度、西亞乃至歐洲的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然而,1962年中印邊境發生軍事沖突后,乃堆拉山口從此成了軍事禁區,昔日的貿易通道被鐵絲網所阻隔。但在本月乃堆拉山口重新開啟前,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四川商人就不斷前往亞東尋覓商機。
在目前亞東眾多的川商中,來自成都金堂的文禮德算是較有名氣的一個。他幾乎每天都要帶著妻子,在自己的百貨店、餐飲店和舞廳來回巡視。
9年前,他也是這樣帶著妻子,來到這個當時稱得上是閉塞的山野小鎮。9年來,夫妻同心協力,把內地的各種商品運到亞東來賣,賺取的利潤就可以翻倍。現在,夫妻二人已經有了上百萬身家。
9年前一個悶熱難耐的夏天,文禮德突然對妻子陶純珍說:“走,咱們到西藏亞東避暑去。”于是,夫妻二人和在亞東當兵的親戚聯系上之后,第二天就從成都出發,取道拉薩直奔親戚所說的避暑“圣地”。
“其實,我去亞東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看看市場。”到亞東前,文禮德在老家成都金堂高板鎮就開有兩個店鋪,專賣電器。但是因為在成都做這一行的人很多,市場競爭激烈,每個月下來,他的利潤只能達到百分之幾,甚至很多時候還是零利潤。
當他感到經營壓力大時,他那個當兵的親戚來信告訴他,在他從來沒有去過的亞東,那里物質很缺乏,特別是電器。如果把這些東西拿過來賣,價格肯定高。
就這樣,文禮德帶著妻子出發了。帶著一半是興奮一半是忐忑的心情,文禮德到亞東一看,那里的家庭幾乎沒有VCD機,也沒有電扇,更沒有娛樂場所,甚至連餐館也很少。生活物質的缺乏會讓很多到此的人失望,但是作為一個商人,文禮德卻兩眼發光。他知道,從這一刻開始,他的機會來了。
起步:10萬建成亞東第一百貨
到亞東考察完后,文禮德決定放棄老家的生意,到亞東再接著干。從亞東回到成都后,他想辦法到銀行貸款10萬元,然后和家人兵分幾路進貨。在成都鼓樓街批發VCD機、歌碟、影碟、鐘表、電視等電器;在荷花池批發市場,可買到物美價廉的服裝和日用百貨,而武侯大道則是摩托車的天堂,第一批運到亞東的貨,就花了他將近6萬元。
貨物采購完畢后,文禮德便來到五丁橋的八一貨運部找熟人,用1.4-1.5元一公斤的價格將貨物托運到亞東。隨后,回金堂把家中老幼安頓好后,文禮德就和妻子轉身趕赴千里之外的亞東,在亞東租了一個門面開店,每月的租金是700元。
文禮德的貨途經西藏的拉薩、八一和林芝后,最后運到亞東花了半個月。因為沒有競爭對手,這些原本在內地很普通的貨物就變得奇貨可居。不到一個月,文禮德運到亞東的商品就賣得所剩無幾。特別是VCD,在這個邊陲古鎮,邊防士兵幾乎沒有娛樂可言。而這個東西無疑為他們的生活添加了許多色彩。從第一個士兵來買開始,文禮德的店就不停地接待官兵。而當地的居民也對這個一按電鈕就可以放聲音和錄像的東西興趣盎然,每天到文禮德店里來買東西的人絡繹不絕。 此外,因為交通不便,亞東的東西賣價很高。在成都只要700元的VCD,經過拉薩中轉,運到亞東就變成了1400元,價格翻了一番。文禮德夫婦在亞東經商的第一個月賺了約3萬元。
從此,文禮德每個月就得從成都發一次貨到亞東。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到亞東做買賣的人逐漸多起來。但是這些商人大多是從拉薩進貨,成本很高。而文禮德在成都有了固定的進貨渠道,現在只需要一個電話,在成都就會有人幫他把一切事情辦妥,價格也很優惠,所以他的商品一般要比其他商人便宜幾十到100元,顧客都愿意到他那里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