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江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孵化基地),有一家公司只花了5年時間,就從一個60平方米的租用小單元發展成占地幾十畝的大廠房,注冊資產從最初的50萬元增長到500萬元,年銷售額也從40萬元上升到600多萬元,這就是江蘇國泉泵業制造有限公司。這家高新企業的成功孵化,引起了記者濃厚興趣。在日前召開的我市青年創業典型事跡報告會上,記者見到了“國泉泵業”的創始人朱榮生,并和他聊起了創業創新的財富故事。
“借雞生蛋”進入孵化基地
從一位大學老師到一個公司老板,這兩者的角色轉換,對朱榮生來說,并不是一帆風順。作為江蘇大學的老師,朱榮生研究的是流體機械應用技術。上世紀90年代初,江蘇大學的許多實體曾為他的科研成果轉化提供過廣闊的舞臺,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這些實體的解散,如何為自己的科研項目尋找大顯身手的舞臺成了朱榮生當時最苦惱的事。
90年代中期,國內許多企業剛剛意識到產品創新的重要性。當時有許多企業找到學校請朱榮生幫忙,但無非就是請他畫個設計圖或是做個模型,然后付一筆勞務費了事。這對朱榮生來說,感覺是有勁使不上。看著自己花了很多心血研究出來的有價值、也有市場前景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朱榮生感到無奈。抱著轉化科研成果、擁有個人實驗室的夢想,朱榮生決定自主創業。
創業要資金先行,那時的朱榮生除了自己的腦袋和手上的研究成果,可謂要錢沒錢,要廠房沒廠房。但他很快找到了一個“借雞生蛋”的好地方。當時鎮江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成立不久,為了鼓勵高新人才創業,入駐企業不僅可以在此廉價租賃到創業用房,還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許多扶持政策。2001年,朱榮生讓自己新創辦的公司正式入駐創業園,借助孵化基地開始了創業之路。
“以智引資”迎來創業春天
企業要生存發展,就要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一個注冊資本、廠房全是靠借來的小公司,如何在同類企業“群狼環視”中站穩腳跟,這是擺在朱榮生面前最現實的一個問題。
至今,朱榮生對一件事仍記憶猶新:那是90年代一家泰州泵業公司的發跡史。當時,江大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一個新科研成果申報了國家專利,后來被泰州這家企業看中并買斷。由于是新產品,當時每臺泵售價高達20多萬元,結果三四年間,這家企業就憑著這個產品,從一個村辦的只有幾間茅草房的小企業一躍成為銷售上億元的大公司。而現在同類產品只能賣到三四萬元。從中,朱榮生深刻意識到誰先擁有創新產品,誰就能搶先占領市場,獲得發展的先機。
創業之初,因為資金運轉十分緊張,為了節省人員開支,朱榮生從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幾乎所有的事都要親歷親為,有時一天兩三個小時的睡眠對他都是奢侈。朋友們戲稱他為“拼命三郎”。然而,也正是這種創業激情造就了他事業的成功。面對顧客上門時,他是優秀的銷售服務人員;面對所從事的研究時,他是一位最好的專家;面對所在行業時,他還是該領域的新技術權威。國泉在他的帶領下,從最初來料設計型的作坊式企業,變成了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生產基地的現代化高新企業。
2004年,國泉面臨二次騰飛———實行增資擴股,注冊資本要達到500萬元。上哪兒找這么多錢?沒想到好運來得如此之快,長沙一家公司主動伸出援手,愿意免息借200多萬給國泉,還款的惟一條件只是今后要幫他們設計一些新產品,以此抵債。對方的理由很簡單,只有國泉才有能力按他們的要求設計出所需的高科技產品,所以這也算是對方提前預定了國泉的創新能力。最近,國泉公司獲得國家專利的潛水排污泵,因為節能、效率高,更是吸引了美國環球技術代理公司主動上門要求合資,這家公司惟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取得產品在美國的獨家代理權。
“破蛹化蝶”未來系于創新
靠著永不停息的創新精神,國泉公司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更將走向美好的明天。在國泉的生產紀要中,公司每年科技投入達到了總產值的8%以上,企業員工中,有一半都是科研人員,其中每年新研發的產品不少于5個,而企業每年銷售額的80%也都來源于新產品,且企業年銷售額每年以25%速度增長。最令人驚嘆的是,國泉初創時的老產品現在已全部淘汰。公司目前生產的產品中,有7項產品分別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有多個產品獲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
發展企業矢志不渝地選擇創新,朱榮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告訴記者,美國經濟發展中,50%%是由技術進步來推動的,而中國目前只達到15%%,所以從長遠來看,技術進步應是今后發展的主導。新產品填補了市場空白,具有惟一性和第一性,它的市場競爭力自然就強,附加值也會高于其他產品,企業的收益自然可觀。而且當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產品的創新不僅會帶來新發現和開拓新領域,也會使產品的創新周期變得越來越短。
對于國泉的未來,朱榮生早已成竹在胸,他說,創新永遠是企業的生命源泉,在國泉擁有一定規模后,公司將考慮憑借資本實力引進相關行業的領先人才,并為這些人才創造有利條件進行科學研究,還可采取參股方式鼓勵這些人才在企業內創業。現在中國的創業浪潮已真正來臨,這與上世紀90年代下海潮不一樣,當前許多高新企業都選擇了“思想庫+孵化器”的模式,這個模式的核心就是“創業創新”。高新企業的關鍵詞也是“創新”,所以弘揚“創新文化”,將幫助推動企業乃至社會形成和構建“創新生態”,這也是我們的活力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