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引入高科技產業風險基金的第一人”、“中國信息的使者”的熊曉鴿先生,出生于湖南湘潭市,做過4 年電工;1981年畢業于湖南大學外語系;1984年,在機電部任翻譯和英語教師的他以全國統考總分第三名的成績錄取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國際英語寫作專業研究生;1986年秋天,他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時,獲得美國波士頓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1987年底,獲得大眾傳播學碩士學位后,進入費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攻讀國際經濟與商理博士學位。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在全球最大的出版機構卡納斯公司工作,擔任了《電子導報》亞洲版的主任編輯。1991年秋,榮獲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美華協會“’99最佳新聞報道獎”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稱號。1993年,他代表 IDG集團投資2000萬美元與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技術風險公司,熊嘵鴿親自擔任總經理;同年,與廣東銀行合作,成立另一家技術合資公司。1998年,代表 IDG集團策劃與國家科技部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在今后七年內向中國的技術產業提供十億美元的創業基金。
熊嘵鴿,從旅美學人到企業家,對曾養育過他的故鄉,對為之在國外打下知識基礎的母校,他十分感激。
1996年,他分別在湖南大學和波士頓大學設立了獎學基金。設立于湖南大學的獎學金為100 萬元人民幣,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留學生在國內建立的最大一項獎勵基金。談及此事,熊先生動情地說,湖南大學是我心靈中一個美好的角落;在我母親逝世12周年之后設立此獎,也是為了紀念我母親。令他欣慰的是,拿到該項獎學金的100多名學生中,80%都考上了研究生。
1998年夏,整個中國都在關注著泱泱農業大省——湖南肆虐已久的特大洪災,湖南百年未遇的洪災,也牽動了海外炎黃子孫的心。“情系三湘”98賑災文藝晚會上,一位剛從大洋彼岸飛抵長沙的旅美企業家產為湖南賑災,當場捐贈20萬元;此后,他的一曲嘹亮而頗具專業水平的《送別》,使人感受到了這位湖南老鄉情結。他,就是 IDG國際數據集團亞太區總裁熊曉鴿先生。(IDG 是享譽世界的美國國際數據集團。近年來,它已發展成變世界最大的信息企業之一,目前在82個國家中,用20多種語言文字出版280多種報刊。)
熊曉鴿的貢獻是多方面的,1998年,中國留學生舉行了海外最大的一次演出活動——譚盾音樂會,它在世界最大的藝術場所——林肯藝術中心舉行,譚盾音樂會獲得成功后,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還專為其演出成功舉行了慶祝酒會;中國東北發生森林大火期間,在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學習的一批中國音樂家參加了“向大興安嶺伸出援助之手”的募捐義演;他回國投資后不久,IDG集團資助舉辦了IDG世界名人名作音樂會,并從此確定,從199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這一切,都是曉鴿的匠心獨運,一手策劃。
從留學生到旅美企業家,熊嘵鴿走著一條成功的路,一條輝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