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創業與成功的感覺,傅軍的回答純樸簡潔而意味深長,只有四個字:“夢想成真”――他的人生和事業是從尋夢開始,并且是在無限的夢想中不斷擴大與延伸……提起傅軍,人們一定會想到他所發明的“活氧機”,從2001年活氧機獲得第九界中國技術博覽會金獎,短短的3年時間,公司由當初的負債經營發展到年產值千萬元,這不能不引起業界同行的矚目,而這一切首先歸功于活氧機的發明者傅軍獨到的商業頭腦和洞察市場的眼光。
1、沖破傳統束縛商海初試鋒芒
1982年,22歲的傅軍從西北大學畢業。出身貧寒的他從小隨父母逃荒到異鄉,苦難教他學會了發憤和努力。
大學畢業后,傅軍被分配到了西北合成制藥廠,成為一名技術人員。在那個時候,優厚的工作待遇和事業上的一帆風順著實讓他興奮了很長一段時間。
然而他心中卻一直有一個創業的夢想。
一次偶然的機會,傅軍聽說一家飲料廠瀕臨倒閉,正在尋求承包。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傅軍決定到商海里邀游一番。他沒有跟家人商量,毅然辭去了讓人羨慕的工作。事后有很多人說他傻,更有人譏諷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可傅軍的骨子里從小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說干就干,沒有錢,他就向朋友借了5萬元。
初涉商海,傅軍才感到創業的艱難。他做一名技術人員還行,但搞企業管理和銷售,他一下摸不著頭腦了。回憶創業的歷程,傅軍頗有感慨:“經商僅有熱情不夠,你必須兼有直覺和商業的洞察力及創造力,善于發現與分析市常”失敗是必然的。飲料廠的經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結果導致他負債累累。
1999年,經歷過失敗的傅軍決心從頭開始。這一次,他沒有貿然行動。閑著的時候他去圖書館翻閱資料,想從中發現點什么。一天,他從報上看到一篇日本關于活氧機的報道文章,使他倍感興奮。不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傅軍在大學期間學的是化工專業,這一切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于是,他又考察了市場,看到市場還是一片空白,他頓覺商機再現。可研制產品需要資金,已經身無分文的他只好又向朋友們借。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執著終于感動了朋友,籌借到了前期的產品開發資金。
2、幾度峰回路轉產品一炮走紅
健康可謂人生的第一需要,追求健康需要耗費心智、體力和金錢,特別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日益激烈,人類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對健康的理解不再是無病無災與能吃能睡。現代社會,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已經突破了看病吃藥的界限,把“防患于未然”預防疾病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傅軍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輕而易舉搞懂了活氧機的生產原理,但產品生產還涉及到機械學,他只有請在日本的朋友幫他購了兩臺樣機,又請教一些專家幫他設計了產品外形。產品在他手里不知拆裝了多少次,連他也記不清了。經過上千次的失敗,他終于研制生產出了第一代新型活氧機,并申請了專利。當產品研制成功的時候,他的頭發竟然跟胡子糾纏在一起,家人看到他那憔悴瘦弱的樣子,不知是辛酸還是激動,紛紛掉下了眼淚。
正如美國管理學家克拉克所說:評價一個企業的成就與否,并不在于年限長短、規模大孝實力高低,而是看它的理念能否跟得上時代的潮流,理念超前的企業,總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領先一步,勝人一籌。傅軍正是抓住了健康消費這個商機,并成功地研制出了領先于市場消費的科技產品,這必注定他步入一條財富的快車道。
3、創意健康消費打響全國市場
傅軍從不避諱談經商、談賺錢,在他看來,“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沒有什么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他一方面鼓勵員工要善于學習、善于思考,要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另一方面,他率先垂范。
有了好的產品,還必須有好的營銷策略。傅軍親自跑市場,因為他知道,細致的市場調查是新產品成功上市的關鍵。基于對市場現狀的分析,結合產品獨到的市場細分定位及活氧機高效消毒的顯著效果,傅軍和公司的市場人員制定了細致的差異化營銷策略,產品一投放市場,立即便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去年5月,非典在全國蔓延,傅軍立即意識到這是把產品推廣到千家萬戶的大好時機。他迅速抓住公司產品“健康消費”這一特點,召集并組織了市場銷售人員進行市場宣傳,結果各地市場紛紛傳來喜訊,產品銷售直線上升,一下子產品供不應求。
傅軍借勢宣傳活氧機給人們帶來的健康和幸福,他不顧非典的威脅,冒著危險跑到當時災情嚴重的山西,親自和市場人員一起到商嘗社區進行宣傳,強調活氧機的“健康消費”的理念。
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向人們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那就是機會是人創造的,而能否把握住機會,就要靠自己。
目前,各地的經銷商、代理商都銷售看好。這一切,其實都離不開傅軍對各位經銷商提供的幫助和宣傳。公司組織營銷人員,制定各地不同的營銷模式,全方位捕捉市場信息,多方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本文發于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