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龍身上體現的正是“中關村精神”。
中關村——一個富有傳奇的地方,它的魅力使許多有志青年匯聚于此,為理想而拼搏,F任北京經緯新聞顧問機構(www.jingweipr.com)CEO的林龍就是其中一位。從大學畢業生到老練的IT評論作者,再到勇于創業的有志青年。林龍身上體現的正是“中關村精神”。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青春在線〉欄目2006年11月4日期,主持人:白強、編輯:潘為學,內容如下:
主持人:激情閃耀,青春飛揚!聽眾朋友們,你們好,這是正在直播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青春在線〉欄目。我是主持人白強,首先祝大家周末快樂!聽眾朋友,在大陸有一塊年輕朋友們匯聚的福地,被稱為中國的硅谷——中關村,匯聚于此的大學畢業生們,大多是各個院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以理工科居多。不過也很一些文科生,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林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位昔日文科生靠著一枝筆桿子,硬是在人才濟濟的中關村闖出了“中關村第一寫手”的美名。那讓我們走進今天的節目來了解林龍的創業故事。
聽眾朋友,中關村是大陸的硅谷,人們的工作節奏非常非?,在那里的工作的很多朋友表示,整天體會的就是緊張與希望,雖然生活緊張,但是緊張的生活卻充滿著無數上進的希望。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是林龍是北京經緯新聞顧問機構(www.jingweipr.com)的CEO,不過他的網名小小林子更是有名,因為這個ID寫下了中關村IT評論的無數故事。雖然現在林龍在中關村頗有知名度,但是在剛接觸中關村之前,他與IT一點兒也不沾邊。那時,他只是利用課余時間在那里賣桶裝水,干體力活。好了,讓我們聽聽林龍如何說。
林龍:剛開始我可是學文科的,大家都知道中關村以技術或者理科為主,與文科不怎么搭邊。而淵源就要說到在我畢業那年在中關村創業賣桶裝水,很辛苦,那個時候就認識了中關村,知道它是IT、軟件的中心,并且還知道動不動就會出個富翁。相對傳統行業來說,它的行業利潤增長率高一點。但是我想,我是學文的,想進到中關村混飯吃,應該是比較辛苦的,我畢業時,我們班很多同學都進入了文化單位,如報社、文化局等等。而我卻選擇了一家中關村的公關廣告公司,放棄了當時進入報社的機會。而這家公司正是做IT產品的策劃,這時我自己所學的能用到一點,而當時這家公司做的IT策劃,對IT的涉及不是很深,這使我有了初步了解的機會,我感覺我能駕馭這份崗位。于是在這個過程中接觸了一些“軟件”、“資本”、“B2B”等一些原先聽也沒聽過的IT名詞。
選擇在中關村的公關廣告公司是因為我必須找一個切入中關村的點,去了解它。如果那時候一開始就叫我去中關村從事軟件行業,我肯定不行,因為我對行業一竅不通,所以我必須找一個切入點。
主持人:聽眾朋友,林龍從賣水開始,對IT一竅不通,但最終在群英匯粹的中關村站穩了腳跟。這需要很強的毅力,這與林龍從小的經歷是有很大關系的。少年經歷了無數坎坷的他鍛煉了堅強的性格,好了,讓我們聽聽林龍先生怎么說。
林龍:我家在浙江臺州市三門縣的農村,在我們那里考學是出人頭地的重要方式,對我來說也是唯一方式。雖然我老家臺州市是以私營經濟為主,很多人都做生意。但是,做生意除了機遇,還需要大量的資金。于是我就努力考大學,最后考到了北京,這是我人生重要一個轉折點。
主持人:聽說你家在你九歲的時候發生了不幸,對你打擊比較大。
林龍:對,父親去世。大家知道在鄉下,父親應該是家里的頂梁柱,母親則是一個家庭婦女。那時候我兩個姐姐,大姐在上中等師范學校,二姐在上初中二年級,而我還在上小學。可以想象這樣的家庭是苦難的。但是我認為,“命”是上帝安排的,但是“運”卻是自己可掌握的。因為經濟原因,二姐差點失學,但是最后在我父親的一位戰友的極力勸說之下,母親同意二姐接著上學。
后來,我大姐畢業分配到當地一所學校教書了,家里的經濟才有好轉,每月除了母親微薄的種地的收入以外,還有大姐的幾百元工資。記得那時候家的第一件現代化電器----煤氣灶買了起來。大姐努力工作,二姐努力學習,最終二姐來了北京上大學,畢業以后經過努力留在了北京,那時候我上高中二年級。
主持人:父親的離去使他學會了堅強,他知道哭是沒用的。最苦的日子都過了,還有什么困難跨不過去的。經過艱苦的努力,林龍最后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學。雖然不是他一直向往的學校,但是卻是他人生最為主要的轉折點,聽聽他怎么說。
林龍:我酷愛文學,我的理想是能考進浙江大學文學院。但是我在高中時代偏科很厲害,文科教好,數學、物理等理科極差。當時二姐在北京有了穩定的工作以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叫我來北京參加一個高考補習班,于是我在高二的暑假就來到了北京,但是不是上大學,而是進了一事著名大學附屬中學的高考補習班,開始了一年的痛苦的補習。再回去高考,當時報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學文學院,第二志愿是我姐夫幫我報的,最后才知道是北京科技大學的新聞專業。
但是,最后很不幸,浙大沒考上,只能上了科技大學,這是第二次來北京。但是與第一次不同這是來北京是為真正的理想而來,為改變命運而來。其實我在高考時就沒報著回北京的打算。我感覺就是一定要考上浙江大學,以后在浙江工作,就業,畢竟離母親近點,以后能照顧她。但是我現在感覺到,只要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哪里工作都一樣。
上大學時候,我經常寫東西,給許多刊物投稿。這可能為我以后從事筆耕行業做個了基礎。我一直認為,在北京打拼,一個是需要是活躍的思想,另一個就是要有激情。
主持人:林龍所學的專業是與北京廣播學院合辦的新聞專業,那時候他經常會利用寬裕時間去聽北京廣播學院的課,也就是在那幾年他聽了很多國內知名的新聞學的教授的課程,并且看了很多的書。就這樣,他在畢業時候并沒有與學多同學一樣去新聞單位謀職,而是去了挑戰自己一個陌生的行業——IT。在IT界的行走,使他懂得了很多心得,并且靠寫IT評論開始,逐漸在中關村業內引起大家的注意。
林龍:我真正寫IT評論是緣于《中國計算機報》的一位編輯李剛。當時,他對我說,“看了你寫的BBS帖子,你完全可以整理下,寫IT評論。我給你開專欄!庇谑俏业牡谝黄狪T評論就被《中國計算機報》發表。記得好像是寫垃圾郵件的,那時候關于垃圾郵件的話題很熱,我也是當時第一批行文呼吁反垃圾郵件立法的之一。后來,我的文章經常被著名的網絡媒體轉載,并且成為多個媒體的專欄作者。
主持人:聽到了林龍積極向上的聲音,我感覺到他真是一個堅持以恒,持之不懈的人。好,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互動熱線有什么留言。來自祖國臺灣的一位叫“芳草”的聽眾留言說:“聽了節目才知道,中關村是一個科學園區,我原來以為是個民俗村呢!笨赡芤恍┞牨姴恢,在這里主持人告訴您,其實在中關村有很多著名的網絡門戶都在這里。如SOHU網、新浪網等等。
大家都知道,中關村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之地,那想要進入這個地方,需要準備些什么呢,聽聽林龍怎么說。
林龍:首先你要準備好吃苦,在你沒有取得大家的認可之前,要學會忍受“寂寞與無奈”的感覺,要有很大的毅力。很多人因為理想來到這里,也因為理想而離開這里。我有個朋友2004年在中關村做公司,到2005年起碼有100萬的規模,而他這樣的公司在中關村并不很少。在中關村加班到半夜是正常的事情,去過中關村的人都知道,晚上12點以后很多大廈都亮著燈。
同時,創業一定要有打工的經歷,并且在對你本行業的各個環節都要有深刻的了解。還有就是多交朋友,不管是你這個行業還是其他行業的。
主持人:林龍,聽說您現在做個正在大事情,是件什么事情,可不可與收音機前的聽眾說說。
林龍: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情,目前我公司的策劃工作不再限制在IT領域。我現在與我的同事們正在做一套全新的基于企業形象推廣的PR計劃,展開這個計劃源自于與老家一個網站臺州博客網www.tzblog.com幾個網友的交流得出想法,我發現,在外地很多企業都有想在全國做推廣宣傳的需求,但是他們找不到一條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方法,于是我們就準備做這樣一個計劃,幫助外地企業產品進行策劃與推廣。
主持人:好,感謝林龍先生抽空做客我們的節目,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也使大家了解中關村的很多知識。各位聽眾要是想與林龍溝通可寫MSN郵件zenolong@hotmail.com給他。節目的最后,我們也同時祝福與林龍一樣,無數個在中關村創業的朋友。祝你們創業路上一路順風。祝你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