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這是什么樹啊?”
王信軍:“桃樹!
記者:“小時候經常在這上樹吧?”
王信軍:“可沒少干了,小時候沒少干這活,經常干。但這個桃樹沒用了!
記者:“為什么呢?”
王信軍:“這個桃樹已經是不結桃了。”
記者:“老了?”
王信軍:“對,老了。原來的時候他們把它都燒火,沒用,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就成寶貝了,從這一段到這一段,你說我能把它變成多少錢?我能把它變成1500元到2000元錢。”
普通的木疙瘩到了王信軍手里能變出很多花樣來,現在他廠里工人正在生產的是桃木電話。
記者:“這個真能用嗎?”
靠加工桃木,王信軍如今已經成了資產近600萬的老板,可就在4年前,他還只是個四處流浪的打工仔。
王信軍:“干過建筑隊,干過小煤窯,干過水泥廠。”
記者:“搬運工嗎?”
王信軍:“在水泥廠燒窯,你知道那個大爐子吧,水泥大爐子,老大老大的大爐子,直徑3.8米,拿那個鋼釬子捅,一二三四!
2000年,王信軍來到肥城市區的一家酒水批發部作推銷員,這年3月的一次四川之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王信軍:“跟幾個客戶在一塊吃飯的時候,就互相介紹問起來,就說你是哪兒的,我說山東肥城的,我們那里有10萬畝桃園,當時他一聽,10萬畝桃園,那你們桃木制品應該很多了,下次來的時候,給我帶點桃木制品,當時我就問桃木制品有什么寓意?他說桃木制品有吉祥如意、祝福平安那個意思,當時我不了解情況,就滿口答應他了!
王信軍沒有想到,客戶托付的這件小事卻沒能辦成。
王信軍:“相當不好意思了,因為我回來以后,圍著所有的工藝品店找了找,沒有這個桃木工藝品!
桃木之鄉沒有做桃木工藝品的,這一發現讓王信軍動起了腦筋,他到工藝品商店做了一番市場調查。
王信軍:“那些木雕的工藝品都非常受歡迎,價格都非常高,我們桃木還有個傳統文化放在里邊,這是燒火用的,很便宜的價錢就把它拿過來了,這里面賺錢的利潤大大的!
王信軍:“性格比較開朗的,比較實在的,而且家庭呢,沒有什么后顧之憂的,像這種他可以。”
確定了選人標準,他們裝作訂貨的客商混進了當地的各家木雕廠,經過半個月的考察,他們發現有一個叫姚年的雕刻師手藝不錯,也符合劃定的標準,倆人開始發起了進攻。
王信軍:“第一次去,給他小孩買東西,嘮嘮家常,夸獎夸獎他手藝,讓張衛東陪他玩,閑聊啊,我就對付他媳婦去了,去了我說嫂子,我幫你做菜,我讓你嘗嘗我們山東的手藝怎么樣,我給你炒兩個正宗的魯菜,你在他家里就形成一種比較融洽的關系了,你不能跟他說,你太直截了當了,你把他嚇倒了!
王信軍和張衛東往返奔波了近三個月,四次南下江蘇,但都只拉攏感情,絕口不提請人的事。第五次去姚年家時,他們覺得時機成熟了。
姚年:“回絕了,我說那不行,我在我們現在這個廠呢,是比較好的,工資收入啊,這些方面,另外能照顧到家里啊,又挺近的,我不可能到你們山東去的!
王信軍和張衛東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他們倆第一次有了意見分歧。
張衛東:“我當時感覺,我說不行就算了,我們費了這么大勁了,他還不同意!
王信軍:“我這人還有一個脾氣,就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墻還不回頭呢!
2000年11月,王信軍獨自一人又去了姚年的家。
王信軍:“跟我上我們山東肥城去看看,上兄弟那兒去玩玩,看一看怎么樣,然后再決定別的!
2000年底,姚年到山東實地進行了考察。
姚年:“山東挺好的,挺美的!
王信軍:“你金子要發光啊,你怎么才能發光,原來你在那個廠子里,太多了,都會干這個活,在這個地方呢,就你自己,成一面紅旗了!
姚年:“工資3000元錢,新出的產品有產品費的,我只要出出樣品啊,看看這個質量啊,指導一下工作,工作很輕松!
2001年春,王信軍終于把姚年請到了肥城,他和張衛東又東拼西湊借來了5萬元錢,廠子熱熱鬧鬧建了起來。王信軍考慮我國民間有懸掛桃木劍保佑平安的風俗,桃木劍深受人們青睞,再加上姚年擅長平面木雕,刀劍雕刻設計是他的特長,他決定首先開發桃木劍產品。3月份,第一批桃木劍出爐了,參照其它木質工藝品的價格,王信軍將桃木劍定為每把200-500元,他把目光瞄準了離此不遠的風景區泰山,他覺得憑泰山的人流量和游客的購買能力,產品根本不愁銷。
王信軍:“瞧一瞧看一看了,肥城真正的桃木劍了,老年人買一把能長壽,小姑娘買了更漂亮了,小伙買一把長得更帥,擺家里又好看又保平安了。
出乎王信軍的意料,游客都是聽到吆喝過來看熱鬧的,并沒有人真正購買。
泰山景區經銷商:“他起初拿這個桃木劍來的時候,銷售不是很好,很多顧客怕這是假的,買回去不是真的,所以說不敢買!
王信軍:“我坐在水池子上發呆,我家的小孩,就從那邊的廚房里跑出來,跑出來以后,小孩壞啊,才一點大,他壞,抱了個瓶子出來,一下就扔里面了!
扔進木材浸泡池的是裝滿食鹽的瓶子,王信軍并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可第二天早晨,意想不到的現象出現了。
王信軍:“我說從哪兒出來的香味,我就溜達過來看了看,拿了一根木頭,聞了聞,與眾不同,出來香味了,出來桃木那個香味了,當時我就覺得,這玩意好,最起碼能證明它是真桃木假桃木了。當時我就坐在這兒想,我說會不會是昨天小孩扔的東西啊,我就做了幾遍試驗,還真就它管事呢!
用食鹽水浸泡能加濃桃木的味道,這一發現讓王信軍如獲至寶,現在他再也不必為解釋真假桃木而發愁了。
記者:“有什么味道?”
游客1:“真是有點桃花味!
記者:“你從這個就能判斷這是桃木劍嗎?”
游客1:“肯定是,它很有說服力的。”
游客2:“家里面現在買了新房子,放一把桃木劍,給這個家庭帶來吉祥。”
游客2:“想買,它有它一個吉祥的傳統的文化內涵,挺不錯的。”
游客3:“喜歡,太喜歡了,寓意好啊,這個雕工雕的好,做工精細!
殺回景區的第一個月王信軍就賣出了500多把劍,價值近10萬元。2002年初,他在泰山景區開了一家自己的專賣店,產品也從桃木劍擴展到桃木掛件、人物雕刻等60多個品種。為了迎接當年夏天旅游旺季的到來,他早早就開始加緊生產,準備大干一場,可這一次他卻失算了。兩個月內,有近十家桃木工藝品商店相繼開張,打得王信軍措手不及,備好的產品有不少都積壓了下來。眼看旅游紀念品市場岌岌可危,王信軍開始思謀對策。有一次,在朋友王澤家里,他有了意外的發現。
王澤:“有一次,他到我這里來探討桃木的開發,當時呢,我接了一個電話。”
王信軍:“他拿起電話來,喂,一打電話的時候,那時候我就覺得,他打完電話以后,我跟他說,我說這個電話,你說要做成桃木的應該會怎么樣?”
王澤:“比較驚訝,我感覺這個東西能夠做成電話嗎?”
王信軍買來普通電話機,拆卸后把機芯放進桃木做的外殼里,研制出了可以使用的桃木電話。這一突發的靈感也讓他有了新的思路,他決定跳出旅游紀念品市場的小圈子,大力開發觀賞兼實用的桃木家居用品。2002年底,他的桃木用品專賣店在肥城市區開張了,精心研制的桃木電話、桃木茶具、桃木涼席等新產品一亮相就賣火了。
顧客1:“看著好看,普通電話太單調,也沒有雕刻的圖案,吉祥啊,桃木的,最有特色的就是這個手柄,它是做成如意的這個樣式,感覺拿起來舒服,寓意很深長吧,顏色也不錯的!
顧客2:“讓朋友親戚品嘗品嘗,桃木茶具沏出來這個茶好喝不好喝,很稀奇,也是一種珍貴的收藏禮物。”
客戶馮向遠:“我進入網頁看了一下,發現里面的工藝品相當精美,茶具啦,特別是電話,不但做工精美,而且有實用價值,我就給這個王經理打了一個電話,說我們想訂40萬元的貨!
王信軍:“心情好,好,好。”
高興勁過了之后,王信軍發現自己惹麻煩了。
王信軍:“壞了,過于沖動了,光顧著高興,光想著掙錢了,那個時候要頂我們半年的生產量吧。”
定單要求的期限是兩周,如果不能按期交貨就要承擔違約責任。王信軍琢磨來琢磨去,想出了一個借雞生蛋的計策。
王信軍:“把我們肥城的十幾個小廠都聯合起來做這個事。借這個定單,把他們都攏到一塊兒來,讓他們都成為我們的加工車間,包裝統一,品牌統一,把它分散加工,集中銷售,形成一個產業化發展!
桃木加工廠廠長程言貴:“只要是我們的產品,說實話呢,不管是誰的品牌,他的品牌也就是代表了我廠里的形象!
采用聯合作戰的辦法,王信軍如期交了這批貨。
客戶馮向遠:“跟網頁上瀏覽的效果差不多,比那還要好一點,這次過來,主要就是想再拿一批貨,拿30萬元錢左右的貨吧,每次來都有驚喜,都要給你一種特別精美的新產品!
王信軍的生意越做越紅火,2004年,他在濟南、鄭州等地開辦了多家連鎖店。我們去采訪時,肥城下了今冬的第一場雪,大雪剛駐,他就急著要去收桃木了。
王信軍:“今天準備上那個劉臺村去看看木頭,有很多的桃樹已經到了砍伐期了!
王信軍:“這棵多少錢?”
農民:“這棵得賣600元!
王信軍:“太貴了,沒邊了!
農民:“一把桃木劍就賣500元!
王信軍:“過來看看,你看這樹,壞了!
農民:“就這一截。”
王信軍:“哪就這一截,150元行了咱就開始弄它!
王信軍:“180元行嗎?”
農民:“180元也不賣!
王信軍:“你看吧,不賣算了!
農民:“你別走啊,你走你要不了木頭!
這幾年,當地的桃木價格一漲再漲,經過討價還價,王信軍以每棵200元的價格與果農達成了協議。
王信軍:“你們查一查,一共多少棵?”
農民:“一共300來棵!
王信軍:“行,好。”
王信軍告訴我們,現在他正準備籌資1200萬元再建一個大廠,以后要把自己的桃木產品賣到國外去。
編者點評:
要想創業,首先要善于觀察,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機遇,其次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只有擁有目標,你才可以找到任何通向目標的方法與步驟,你就能不斷地開拓前進。在創業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更新思路,王信軍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成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