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生涯遭遇伯樂
2002年,黎漾所在的公司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開始走下坡路。黎漾辭職。可是令其親朋好友詫異的是,黎漾竟然 “屈尊”到玩具廠車間當一名普通的女工。黎漾后來回憶說,正是這段“臥底”生涯,讓她切切實實地了解到玩具生產的流程和設計應注意的細節環節。
工廠女工不僅工作條件差劣,而且待遇也和黎漾之前的工作相去甚遠。黎漾開始為一些毛絨玩具縫合接口,因技術不熟練,每天工作13個小時一個月下來才有800多塊的收入。漸漸地,勤奮與好學讓黎漾的成績嶄露出來,從第四個月開始,她的工作量便領先整個車間,而且經手的產品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廠方在嘉獎黎漾時發現她竟然是本科生,于是很快便提升黎漾為車間主管。半年后又調她進技術部工作。就在這時,黎漾遇上了她的“伯樂”——來自臺灣的玩具師陸江。
當時國內并沒有專門的玩具設計專業,陸江也是后來留學日本后讀的玩具開發專業。每一款新玩具設計模板敲定后,陸江都要反復與技術部、生產車間和營銷部門溝通。因工作關系,他與黎漾漸漸成了朋友。
黎漾從陸江那里獲知,以美國大玩具公司Mattel為例,其年銷售額是46億7千萬美元,一件零售價為19.99美元的玩具,生產這件玩具的中國工人只能獲得10美分,造成中國玩具制作工人命運的可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沒有自己的玩具品牌。黎漾實現夢想的雄心,在這種玩具格局中變得更加堅定。
工余時間,她重新研讀玩具設計,靈感來了,便畫下草圖;周末,黎漾便鉆進當地各家商場或產品展銷會,了解時下的玩具發展走向;當陸江穿街走巷去考察玩具市場時,黎漾一有空便跟上,研究各種玩具的玩法,甚至將其拆開研究結構。極具設計天分的她很快就上手了,甚至開始能獨立創作出玩具模型了。
處女作一炮而紅 黎漾的處女作靈感源自2003年的一次市場調查。
當時正值圣誕節前夕,深圳有家商家打出“為你的愛人創作獨一無二的禮物”的口號,實際上就是DIY制作巧克力、蛋糕,那毛絨玩具是否也能DIY呢?這樣的念頭在黎漾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黎漾按她的靈感創造了第一批手制DIY玩具。她設計了一些可愛的動物頭像,但身體卻是干癟的,目的在于可以給買家自己填充棉花,并且配置了個錄音器,將自己想要的話語錄下來后置于玩具里,便成了玩具永恒的“心聲”了,而且還可以為玩具挑選衣服、鞋子等飾品,獨一無二的玩具便這樣誕生。
圣誕節夜晚,黎漾冒著寒風來到市中心,將這些樣品推銷給情侶們和隨父母逛街的孩子們,讓他們評價并聽取意見,竟然大受歡迎。黎漾很受鼓舞。
黎漾后來發現,因為玩具市場不再局限于兒童玩具,芭比娃娃能風行世界40多年,是因為“粉絲”包括了兒童和成年人,這種市場壽命更長。通過一次次調整和改進,葉蓓終于壯著膽子把DIY系列玩具的樣品,呈給了公司領導,沒想到竟得到了老板的首肯!
公司在為黎漾設計補充了一點小建議后,就準許她的作品少量生產、試銷。那一刻,黎漾似乎聽到了夢想的種子在破土而出聲音。
2004年5月,葉蓓的“處女作”玩具打入市場后,竟大受孩子和情侶們的青睞,第一個月就創下了6萬多件的銷售紀錄!公司領導喜笑顏開,立即讓車間大批量生產。黎漾這次“小試牛刀”,讓老板看到了她的才氣與靈性。黎漾很快被調進玩具設計部,任設計師助理。
|